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曾晓浒,又名晓虎,四川成都人。擅长中国画。1957年考入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得到关山月、黎雄才的指导。1961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湖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作品有《秋溪放排》《南天雄秀》《翠笼桃源》《幽谷清奇》等。出版有《曾晓浒画集》《曾晓浒陆露音画集》。曾晓浒专业素质全面,既擅长山水、花鸟、人物,也精于书法、金石。他教学重直观,强调示范。为人淡泊,不重名利。在艺术领域里,已创出自己的风格,为泼墨山水画杰出代表。1964年,曾晓浒主笔为首都人民大会堂湖南厅绘制了巨幅湘绣屏风《韶山》,随后又为大会堂创作了大幅壁画《南天独秀》,为画坛所瞩目。1979年创作的国画《放木排》,在日本福冈举办的“亚洲三国近代美术展览会”上获奖,并被选入《亚洲近代美术画册》,他的名字列入中、日合编的《艺术家八百鉴》。1981年,为广西灵渠宾馆作巨幅山水画《清漓拥翠》。1983年,完成长沙火车站中央大厅的巨幅山水画《醴兰沅芷,岳色湘声》。该画高九米,长十八米,气势磅礴,集中表现了三湘景色的雄浑隽秀。1986年再为人民大会堂作大幅国画《翠笼桃源》《幽谷清奇》。1992年在台北“皇冠艺文中心”举办“曾晓浒山水画展”并出版画集。1993年为毛主席纪念堂创作大画《韶山》。2001-2002年两次应邀赴中国驻美旧金山总领事馆创作多幅大画。曾晓浒在艺术上主张“三真”,即景真、情真、笔墨真。他的山水画生活气息浓厚,情景交融,形神兼备,雄浑苍润,气势夺人。其作品多次被送到日、美、英、法、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展览。有的作为国礼以文化部名义赠送给友国,有的为国家博物馆收藏。1985年,参加世界美术交流协会泛太平洋地区美术大展,会后,被聘为世界美术家交流协会常任委员。《瞭望》《人民日报》(海外版)《美术研究》等报刊相继介绍了他的绘画生涯和艺术成就。1986年晋升为教授,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居住地区
    湖南/长沙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湖南省洞口县人,1959年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现任湖南省美协主席,第一届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副主任及第二届主任、湖南省文联副主席。在水彩画界以描绘湖南乡土风情而著称。他是一位执著从事水彩艺术而独具风格的画家。他不因循守旧,奋发进取,勇于探索,而又深深懂得水彩艺术在中国必须振兴,必须改变那种多年来一直处于其他画种陪衬的地位,因而毅然奋进,默默耕耘,他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新的成果。他对自己家乡的热爱近于痴情,对三江四水的迷恋更是情深,他走遍了湖南的峰峦峡谷,他画遍了八百里的洞庭,画遍了江华林区。他1964年创作的《洞庭湖组画》为中国美术馆收藏;1984年创作的《金色伴晚秋》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牌奖,为中国美术馆收藏90年创作的《西海岸》获“90中国水彩画大展”二等奖;1991年创作的《潇湘月夜》等6幅作品参加在日本举办的中国水彩名家作品展,两幅作品入选《JCA世界美术年鉴》。黄铁山坚信"水彩画的魅力,在于真实和真诚,只有完美地表现了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真情实意,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他酷爱湖南乡土气息,热爱那平平凡凡环境中作息的淳朴的人民,因之他的水彩画都是描绘自己对故土的感受,都是朴实无华的充满真情的诗。他的《夕晖》、《春江水暖》、《古城小店》、《藏村日当午》、《朝山》以及《潇湘四季》等都是成功的作品。他1988年参加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访问了法国和非洲四国,《西非海岸》、《摩洛哥小镇》、《雨中的凡尔赛》等新作,更上一层楼。出版有《黄铁山水彩画集》、《黄铁山作品选》、《当代水彩画精品集·黄铁山》。08年暑假被邀请参加庐山手绘艺术特训营举办的中国庐山水彩节。??黄铁山走到哪里,画到哪里,他是速写本随身带的画家,常年坚持,受益匪浅,他认为“这是水彩画基本练习的好形式,这种练习在参考照片成风,酿成绘画感觉迟钝的今天,显得更为必要”。他是一位坚决反对赶新潮、追“前卫”玩弄形式的画家,因之他从不以特技或偶然效果哗众取宠,而以水色交融的魅力感染观者。几十年过去了,他的作品的成就说明了他在水彩艺术上的追求是成功的,他坚持深入生活,勤奋地进行创作,他的作品不仅散发出浓郁的“湘情”和家乡的泥土的芳香,并在水彩画民族化的道路上,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居住地区
    湖南/长沙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聂南溪,湖南南县人,1934年2月生。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历任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第二届艺术委员、专家讲学团成员、湖南师大艺术学院院长、艺术系主任、美术系主任、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美术教育研究会理事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聂南溪毕生从事高等美术教育与中国画创作。《藏女》、《赶场去》、《品优图》、《武陵情》、《新生》、《考古新发现》等作品参加省美展、全国美展与出国展览,不少作品被收藏。出版《聂南溪白描人物选》、《聂南溪中国画集》、《聂南溪书法选楚汉帛书》、《聂南溪花鸟画》、《聂南溪写意花鸟画》等。1990年赴美国圣·诺伯特学院讲学并举办画展,2004年在美国纽约举办画展,在国内多次举办个展与联展。生平事迹载入《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教授人名录》、英国《国际名人传记辞典》、《中国当代国画家词典》。

    居住地区
    湖南/长沙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字可宾、号慎斋,湖南宁乡人。擅长中国画。1928年毕业于宁乡师范。历任湖南省湘绣研究所副所长、副总工程师、顾问。获“工艺美术家”称号,中国美术家协会湖南分会副主席。作品有《草泽雄风》等。出版有《杨应修画辑》、《白描花卉写生集》。

    居住地区
    湖南/长沙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女,湖南长沙人。自幼随母亲学习湘绣,1954年入国营长沙红星湘绣厂工作,后相继在长沙市湘绣生产合作社、湖南省手工业联社湘绣厂、湖南省湘绣研究所从事刺诱工作,工艺美术师。1985在退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湘绣。参与绣制的《松鹤》等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屏开花艳喜东风》入选全国工艺美术展,双面立体绣《西厢记》获全国工艺旅游产品展四新产品奖。1981年应邀赴日本现场表演。

    居住地区
    湖南/长沙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李凯云(1903-1993)字晓岚,号登俊,湖南长沙人。1920年进长沙李豫章湘绣铺当学徒,1928年转到广华绣庄从事各种湘绣日用品设计,如堂彩、椅披、帐帘、庙宇神袍、戏装幕布等,为后来的湘绣日用品设计创新打下了雄厚基础。同年为即将举行的“奉安大典”设计了孙中山先生的灵柩用湘绣棺罩,入葬中山陵,成为湘绣史上的荣耀。解放以后又设计了众多的湘绣日用品,如床单、床毯、台布、被面等,并多数出口,内容基本上为花卉,他长期从事湘绣日用品设计,把中国花鸟画的表现形式----折枝花运用于湘绣设计,并取得了成果,他设计的“五百”被面成为湘绣定型产品,长期畅销,加上他设计的花鸟八页、四页中屏、条屏等精品,约占湘绣出口产品的60-70%。1956年设计的梅花被面和团花被面被送到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评审,获得好评,团花被面被当时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著名工艺美术教育理论家庞熏教授买下,私人收藏。1957年设计的百花被面以梅花、天竹、水仙为主花,间以数十种花卉,组成百花,花枝琳琅满目,色彩丰富,散而不乱,整体统一,格调淡雅,曾参加了首届全国工艺美术展览。文化大革命中,总结自己多年的绘画经验,勾画下白描花卉稿以留之于世,共画了6本画稿,包括牡丹、月季、芙蓉、茶花、百花等,每本100余张。这些线描功底深厚,结构严谨,简练畅达,古朴劲健。如《牡丹画谱》共汇82朵不同形状的牡丹,六十朵不带叶的牡丹形态各具,绝无雷同;二十二朵带叶牡丹花铁线描成,俏丽生辉。《百花画谱》绘有102种各类花卉,采用折枝画法,铁线描成,每一画面均讲究构图。这些画谱是珍贵的白描花卉教材,聚集了他从艺的数十年心得体会。身份1957年作为艺人代表,赴京出席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会议,受到国家领导人朱德的接见。其作品十锦彩花被面收入1959年出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型精装画册。1963年8月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64年9月被选为湖南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7年和1983年特邀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第四届第五届委员会委员。1989年被选为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1993年12月在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中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李凯云从事湘绣设计五十余年,有着深厚的花鸟画艺术修养与功底,谙熟图案与日用品设计,并创造性把花鸟折枝画法与湘绣日用品图案设计结合起来,他的设计风格简练、明快、省工省线、新颖美观,是近现代湘绣史上,日用品设计革新首屈一指的代表人物和艺术家。1993年2月15日在曙光医院逝世,享年90岁.

    居住地区
    湖南/长沙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他自幼爱马,画马,学马叫,学马打滚,大家都叫他“马迷”。1922年从沅陵联中毕业后到长沙考入武卫军事学兵营。后从军,任过连长、营长、少校副官、中校主任、上校科长。1934年,国民党第四路军改编,被列为编外上校附员。编余在家,便专攻书法和绘画,得到两湖知名的石刻家黄铁庵指点后,进步更快。1937年,正准备去日本举办个人书画展览时,“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取消东渡计划,被湖南省政府派往乾城任保安暂编团团长,后又兼沅陵防空少将副司令。周游全国各地名胜,专职画画,以画马和画山水著名,兼工诗词、书法。出版了《张一尊画臬》。在上海、南京、杭州、重庆、贵阳、桂林、长沙、衡阳等地举办过个人画展,有作品参加全国历届美展。虽未进过美术专门学校,但潜心研究古法,融精髓于一炉,推陈出新,不落前人棠臼。最为世人所称道的是,他画马时只用腹稿,常先画马尾,再画马身,后画马头,巧用笔墨,顷刻成画,神形兼备,寓神于形,栩栩如生。代表作有《三骏图》、《八骏图》、《万马奔腾》等,被誉为中国画马“四杰”之一,有“北徐(徐悲鸿)南张”美誉。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文联委员、湖南省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湖南省分会主席。1973年3月28日在长沙病逝,终年71岁。张一尊,学名耀定,曾用名铁湘,1902年1月出生,湖南省乾城县(今吉首市)太平乡人,系湖南省知名画家。其祖父为清末秀才,父亲为自耕农,后转做商贩,家境较殷实。张自幼爱马,经常默立马旁如痴如醉观看,并喜用木棍在沙滩、院坝画马,人称“马迷”。因其聪明伶俐,得父支持入村办小学。1910年转乾州公立模范高小,课余自学绘画,尤喜画马。1918年秋考取湘西第八联合中学,该校坐落于沅陵县城最高处,晨钟暮鼓,风景如画。张身处此境,并得工笔画家王景川悉心指导,绘画技艺与日俱增。1922年中学毕业,次年冬考取武卫军学兵营,受训半年后留武卫军任职。1926年5月调任湖南暂编第二师补充团上尉副官,8月部队改编后改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二师六旅上尉副官。北伐战争中随部攻克九江,进取南京,尔后转战江北讨伐孙传芳,参加了大小战役无数,于战事中升任连长、营附。国共分裂后一度失业,短暂任职于各处军阀。1929年3月,张经人介绍任长沙警备司令部上尉参谋。旋调国民革命军第四路军总指挥部任少校副官,开赴广西讨伐桂系,在军中先后升任中校副官、上校科长。戎马之余,坚持泼墨挥毫,1931年8月在长沙与书画界人士发起组织“潇湘书画社”,先后举办过五次社员集体书画展览。1934年12月被编余离职,闲居家中作画,并得两湖知名石刻家黄铁庵指点,画艺日增,尔后在南京、衡阳举办个人画展两次。1937年9月,乾城县为土匪龙云飞所陷,张由“湘西王”陈渠珍提名赴乾城接任保安暂编团团长,平定匪乱。次年1月率团开赴芷江改编为保安六旅十一团,2月调驻沅陵。时日寇空袭不断,张于6月奉命兼任沅陵防空少将副司令。1941年2月赴成都中央军校高教班第八期受训,入校不久即被停薪留职,乃于课余废寝忘食埋头作画。次年初集中画作60余幅,在重庆举办个人画展,得业界一致好评。闭展后正值结训,多次被邀回军队任职,然其不为所动,以患心脏病为由拒之。此后七年间,张周游全国各地名胜,心无旁骛专职作画,以画马和山水著称,兼工诗词、书法,在各大中小城市举办个人画展17次之多。新中国成立后,张因长于国画,于1950年被聘为省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1953年任湖南人民军政委员会参议室参议,1955年4月任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参事室参事。曾兼任中国美协会员、湖南省文联委员、湖南省美协主席等职,系湖南省第一、二、三届人大代表。张在作画中潜心研究古法,融精髓于一炉,推陈出新,不落前人窠臼。画马时只需腹稿,巧用笔墨,常先画马尾,再画马身,后画马头,顷刻成画,神形兼备,栩栩如生。其代表作有《三骏图》《八骏图》《万马奔腾》等,并出版有《张一尊画集》,被誉为中国画马“四杰”之一,有“北徐(徐悲鸿)南张”之美称。张一尊1973年3月病逝于长沙,享年72岁。

    居住地区
    湖南/长沙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邵一萍(1910—1965)女,浙江东阳人。原名慧卿,号浙东女史,别号萍庐主人、紫溪馆主。擅长中国画。自学绘画。早年师从堂兄召随轩学习国画,又得旅美画家张书旃、岭南画派名家赵少昂及黄君璧指点,专攻花鸟,形成了空灵隽秀、质朴旷达的画风,在当代画坛独树一帜。曾任湖南省湘绣一厂一级技工,湖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技工。作品有《萱花》、《高粱》、《梅竹》等。

    居住地区
    湖南/长沙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李伯涵,原名李光裕,吉林双阳人,少年时在家乡私塾和小学读书,1917年就读于吉林省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家乡人小学教员,1922年秋,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后到吉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教授美术,1930年在第二国民高等学校任美术教师,抗战胜利后,任长春市女士中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长春市第一中学,长春市第二中学教授美术,1958年调任吉林省艺术专科学校任国画研究室主任兼美术系教师,作品以墨竹、花鸟见长,曾参加省市美展,获奖作品有《荷鸭》、《松鹰》、《鹦鹉报春》等,1981年向吉林省博物馆捐赠作品40件,曾任政协长春市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吉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 

    居住地区
    吉林/长春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二十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二十世纪十大书法家,画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1864年1月1日(清同治三年癸亥冬月廿二)出生于湘潭县白石铺杏子坞,1957年9月16日(丁酉年八月廿三)病逝于北京,终年九十四岁。宗族派名纯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号兰亭、濒生,别号白石山人,遂以齐白石名行世;并有齐大、木人、木居士、红豆生、星塘老屋后人、借山翁、借山吟馆主者、寄园、萍翁、寄萍堂主人、龙山社长、三百石印富翁、百树梨花主人等大量笔名与自号。齐白石家道贫寒,少时读书一年,牧牛砍柴之余读书习画。1877年做木匠学徒,次年改学雕花木工,曾习摹《芥子园画传》并据以作雕花新样。1888年起始学画,曾任龙山诗社社长。1890年二十六岁时转从萧芗陔、文少可学画像,二十七岁始从胡沁园、陈少蕃习诗文书画。三十七岁拜硕儒王闿运为师,并先后与王仲言、黎松庵、杨度等结为师友。齐白石在家乡先后居出生地星斗塘、梅公祠借山吟馆、茹家冲寄萍堂。自四十岁起,离乡出游,五出五归,遍历陕、豫、京、冀、鄂、赣、沪、苏及两广等地,饱览名山大川,广结当世名人,樊樊山、夏午诒、郭葆荪等皆为挚友。画风由工转写,书法由何绍基体转学魏碑,篆刻由丁、黄一路改学赵之谦体。五十五岁避乱北上,两年后定居北京。时与陈师曾、徐悲鸿、罗瘿公、林风眠等相过从。1926年,齐白石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名誉教授、北平美术作家协会名誉会长、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央文史馆研究馆员、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理事、中国画院名誉院长、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主席、全国美术家协会主席;1949年7月、1953年9月两次出席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连续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1954年8月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与毛泽东主席交谊甚深并受到过接见;1953年1月文化部授予其荣誉奖状及“人民艺术家”称号;1955年12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授予其通讯院士荣誉状;1956年4月世界和平理事会授予其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9月举行授奖仪式;196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抗日战争期间,表示“画不卖与官家”。1946年重操卖画治印生涯,同年赴南京、上海举办个展,并任北平艺专名誉教授。著有《借山吟馆诗草》、《白石诗草》、《白石印草》、《白石老人自传》等。出版有《齐白石全集》等各种画集近百种。七十四岁游蜀,与黄宾虹、金松岑相见。齐白石一生共有两妻室,共有七子五女。1874年由父母做主娶童养媳陈氏春君,1881年与妻陈春君圆房,育有三子(良元、良芾、良琨)二女,1940年发妻陈春君在湘潭老家去世;1919年聘四川籍胡宝珠为副室,1941年立继扶正,育有四子(良迟、良巳、良年、齐良)三女。1943年胡宝珠病殁。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 

 8 

 9 

 下一页» 

 共90条/9页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