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孙恩同先生是当代著名山水画家、美术教育家、关东画派创始人之一、中国美协会员、鲁迅美术学院教授、辽宁省文史馆馆员、沈阳满族联谊会顾问、中国同泽书画院顾问。孙恩同1923年生于辽宁省海城县,祖姓舒穆禄,镶白旗。1946年入辽东学院西画系学习,1948年入东北大学美术系学习,1949年考取东北鲁迅文艺学院美术部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61年到江苏省国画院师从傅抱石、钱松岩两位大师进修中国山水画。孙恩同教授一贯主张为人生而艺术,为人民而艺术,半个多世纪来创作了大量极具时代感和地方性的优秀作品,受到美术界和收藏界的广泛赞誉与关注。作品《学开拖拉机》、《筑路》、《植树》、《一曼小屋》分别参加第一、二、六届全国美展。《一曼小屋》获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奖,并被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一曼小屋》、《英纳河畔》、《长白飞瀑》、《寒林》、《秋色》等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在日本、韩国、新加坡举办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及各省市举办画展十余次。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其《中国山水画教程》、《中国山水画写生与创作》、《中国山水画课徒教程》等多部著作。1946年入沈阳辽东学院学习西画;1948年人东北大学美术系学习;1949年考上东北鲁迅文艺学院美术部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在鲁迅美术学院任教,教授。1961年到江南国画院进修,以傅抱石、饯松嵒为师,研修中国山水画,对宋、元绘画技法和中国画画论进行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在艺;术创作上,遵循现实主义艺术规律,深入生活,以造化为师,把传统技法的精华融会于艺术之中,并大胆地吸收西方绘画中的精华,洋为中用。经过10余年探索,已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关东画风,创作了大量作品,主要有《长白山》、《长白飞瀑》、《英纳河畔》、《一曼十屋》、《关东雪》等。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和各地展出。还写出《中国山水画教程》一书,是一本包括技术、山石、瀑布、点景、设色、拼图、写生乃至创作等,较为系统和完整的工具书。作品《一曼小屋》获六届全国美展优秀奖。作品有《长白飞瀑》、《寒林》、《秋色》等、《英纳河畔》由中国美术馆收藏。出版有《中国山水画教程》、《孙恩同山水画集》等。现为中国美协会员、辽宁省文史馆馆员、鲁迅美术学院教授。

    居住地区
    辽宁/沈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杨仁恺,中国现代最著名的文博学者之一、书画鉴赏大师、书法大家、博物馆学家。1915年10月出生于四川广安岳池县。幼年读私塾,书香世家,父亲为岳池商会会长,早年丧父,家道中落,勉强完成旧制理科。少时酷爱历史,喜欢法书绘画,书法极佳;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勤奋,逐渐走入中国书画艺术的殿堂。杨仁恺一生以“龢溪人士”“龢溪遗民”或“龢溪仁恺”自署。据考证曰:宋代蜀地四川广安岳池名曰“龢溪”;也有考证曰:曾有流经岳池之溪水曰“龢溪”。杨仁恺先生毕生致力于多灾难中华历史中流失国宝的追寻、拯救、鉴定、研究与保护,终其一生贡献于中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播与交流。涉猎广泛,著述宏富。毕生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理清了中华多灾难与浩劫中流失的”故宫佚目“国宝的历史与现状,并做出散失追寻记录及考鉴的详细研究,足迹踏遍国内与世界各地追回鉴定的国宝级文化遗产数百件,考证拯救的文物不计其数。晚年创立了鉴定学,使其成为一门可以掌握的科学体系。杨仁恺对故宫流失国宝书画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使一大批国宝重放异彩。其中有中华历史第一神品之称的历史旷世巨制《清明上河图》,从碎纸片中缀识拼出的米芾真迹《行书苕溪诗卷》等37件国宝,都是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传奇佳话;也包括著名的《簪花仕女图》、《聊斋志异》原稿等书画珍品,都是经杨仁恺的手而恢复本来面目,重新确立了国宝地位。20世纪80年代初期与著名书画鉴赏家谢稚柳、启功等人共同担任全国书画巡回鉴定专家小组成员,对全国各博物馆、图书馆、高等院校、美术馆、大专院校、文博机构、文物商店所藏书画,逐一过目,鉴定真赝,摸清了中国历史国宝书画艺术品的家底,编纂完成中国绘画法书文字图目。期间巡回鉴定全国20多个省、直辖市、250多个城市,历时8年,鉴定书画在六万件以上。杨仁恺先生是新中国文博事业的拓荒者,一生贡献给中国的文博事业,贡献居功至伟,堪称彪柄一代宗师。其追寻回的国宝“每一件背后都记载着祖国多磨难的历史,每件背后都有讲不完的传奇与故事。1915年10月,出生于四川省岳池县。1934年,任成都群觉女子中学历史教师,成都球精印刷厂校对并负责出版工作。1934年,任重庆德光印书局协理、《说文月刊》出版社合伙人与顾问。1941年,成为重庆私立敬业高级商业学校教师兼长江音乐专科学校教员。同时为《文物》杂志合伙人、负责人与顾问。1945年,担任北平市政府技正(教研员)。1949年,受聘为东北人民政府文化部文物处研究室研究员。1951年,发现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1952年,6月任东北博物馆(今辽宁省博物馆)研究员。同年完成《辑安高句丽壁画墓概述》,1992年将其发表。1953年1月,参与主持《伟大祖国古代艺术特展》。2月,向东北博物馆捐献清高岑《江山千里图卷》。5月,发表《<聊斋志异>原稿与“青柯亭”刻本校雠记略》。1954年春,在东北行政委员会文化局主办的第二届东北地区文物博物馆干部训练班上授课。4至6月,参与收集齐白石作品,并主办《人民画家齐白石画展》。6月,发表《谈<聊斋志异>原稿》。7月,发表《<虢国夫人游春图>的初步剖析》。1955年4月,发表《关于<聊斋志异>原稿影印本“出版说明”的几点考察》。1956年2月,发表《对王逊先生有关民族绘画问题若干观点之我见》。10月,完成《<夏圭长江万里图>一文说明了什么?》。12月,发表《关于民族绘画问题讨论中几个主要观点的再认识》。1958年2月,发表《<聊斋志异的“民族思想”在哪>一文的商榷》。5月,发表《谈周昉<簪花仕女图>》。9月,发表《关于<唐周昉簪花仕女图的商榷>一文的管见及其它》。1961年春,参加《辽宁省博物馆历史艺术陈列大纲》的编写工作。6月,参加辽宁省博物馆与北京故宫博物院联合举办的《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作品展览》工作及座谈会。8至10月,参与编选《辽宁省博物馆藏法书选集》。12月,参与编选《齐白石画册》,并发表《白石老人系年录》。1962年3月,发表《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及其它》和《<宋人寒鸦图>析》。夏初,参与辽宁省博物馆与北京故宫博物院联合举办的《石涛、华喦和扬州八家书画展览》筹备工作。7月,发表《宋徽宗赵佶<方丘季享敕>考》。8月,编选《辽宁省博物馆藏画集》。8至9月,参加中央文化部书画鉴定小组在辽宁省博物馆的书画鉴定工作。10月,为香港《大公报》撰写学术文章。这一年还发表专著《簪花仕文图研究》和论文《关于<史可法书札>的考识及其它》。1963年1月,发表《唐怀素<论书帖>刍议》。2月,发表《唐张旭的书风和他的<古诗四帖>》。5至6月,主持《铁岭高其佩指头画展》工作。1964年,参与馆藏《曹娥诔辞墨迹》等四帖在上海朵云轩的复制出版工作。4月,发表《晋人书<曹娥碑>墨迹泛考》。6月,发表《略谈徐悲鸿艺术创作的道络》。1975年12月,发表《叶茂台辽墓出土古画的时代及其它》。1976年5月,发表《关于<簪花仕女图>的再认识》。1977年6月,担任辽宁省文物鉴定小组成员。10月,在馆内接待以伯克利加州大学艺术系主任高居翰为团长的美国“中国古代绘画代表团”。1978年,出版《高其佩》一书。发表《“文人画”刍议兼论“书画同源”说》。4月,发表《读唐代人物画家周昉质疑》。6月,完成《叶茂台第七号辽墓出土古画的综合研究》。9月,发表《对叶茂台辽墓出土古画的再认识》。1979年4月,发表《宋徽宗赵佶<蔡行敕>考弁》。5月,任辽宁省博物馆副馆长,并发表《唐孙过庭<千宇文第五本>墨迹考》。1980年,发表《唐人<簪花仕女图>研究》和《试论指头画家高其佩的艺术成就》。1月,发表《试探文天祥和他的<木鸡集序>》。2月,任辽宁省文物出口鉴定小组副组长。7月,发表《略谈故宫散佚书画概况和对孙过庭<千宇文第五本>诸作的初步考察》。1981年,当选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辽宁书法家协会第一副主席和辽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2月,发表《关于宋孝宗赵昚<后赤璧赋>的几点考察》。3月,发表《从宋陆游<自书诗稿>谈到他书法艺术的成就》。3至4月,应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邀请,参加《中国八代遗珍》国际学术讨论会,发表《叶茂台七号辽墓出土古画的综合考察》。在美期间考察美国博物馆所藏中国书画收藏情况。9月,发表《<昔文公复国图>管窥》。1982年3月,在北京参加《中国博物馆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当选为理事。5月,发表《宋高宗赵构的书法艺术和他的<洛神赋>考》。12月,筹备《纪念意大利科学家利玛窦来华四百年文物展览》及座谈会,发表《试论魏晋书风及王氏父子的风貌》。1983年,主持《辽宁省博物馆藏缂丝刺绣》编辑工作。2月,任《辽宁省文物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发表《<真妃上马图>析》。3月,发表《略谈张即之的书法风貌和大字<杜诗卷>》。5月,发表《关于欧阳询<行书千字文>的考弁》和《略谈宋欧阳修<自书诗文稿>》。8月,成为全国书画巡回鉴定专家小组成员,发表《唐欧阳询<仲尼梦奠帖>的流传、真赝和年代考》。9月,发表《辽代绘画艺术综述》。10月,赴日本参加《中国辽宁省书法展览》开幕式,并出席京都国际美术史年会。1984年1月,发表《朱熹<蔡州贴>浅谈》。2月,发表《明沈周<落花诗>墨迹浅识》。该年受聘为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研究生导师。1985年1月,发表《人间遗墨若南金—记邓拓鉴藏苏轼<潇湘竹石图>》。2月发表《中国明代绘画艺术述略》。3月,发表《书林三讲——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国际学术会上的报告》。10月,发表《辽、金、西夏书画艺术初探》。1986年,《叶茂台第七号辽墓出土古画的综合研究》获辽宁省社科联荣誉奖,译文由日本《国华》杂志转载。2月,发表《元鲜于枢补临唐高闲<千字文>考》。4月,发表《淮安王镇墓出土古画考》。10月,发表《对朱熹<书翰文稿》的初步探究》。,1987年3月,发表《北宋李成<茂林远岫图>与传世诸作之比较研究》6月,发表《<宫中乞巧图>的时代风标》和《隋唐五代书法艺术演进轨迹》。9月,发表《对董其昌在我国绘画史上的评价》。1988年2月,发表《对高其佩指头画艺术的再认识——写<高其佩画集>的后面》。12月,文集《沐雨楼书画论稿》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1989年,受聘为辽宁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导师。5月,发表《试论王诜及其书法艺术》。8月,发表《古代绘画史上的一桩公案——对两卷传<江山无尽图>的辨析》。1990年,作品《国宝沉浮录》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1月,发表《书法艺术源流管窥》、《好书不厌百回看——读沈阳故宫<明清绘画选集>有感》。5月,主编的《中国书画》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后又出台湾版。11月,发表《齐白石老人早期书画及写真技法考》。1992年,受聘为新加坡国家文物局顾问。12月,发表《指头画家高其佩系年表》。1994年10月,应马来西亚中央艺术学院邀请,赴马来西亚参加"中国文物鉴定课程"的讲学和研讨会。1995年2月,应新加坡来福拍卖行邀请,赴新加坡进行为期一周的学术访问。1996年,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访谈2000年2月,赴新加坡参加《中国古今书画真伪作品展》开幕式。9月,赴东京参加第四届国际书法史论研讨会。10月,赴韩国汉城参加《明清皇朝美术大展》开幕式;参加《书画鉴定学稿》首发式。2002年1月,台北参加《中国书画鉴定学稿》发行式。12月,参加上海《晋唐宋元国宝展》开幕式。2004年08月,中央电视台科技频道《大家》栏目访谈。2004年11月,参加《国宝鉴定大师》首发式。2005年10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成立典礼受聘学术委员。2006年,杨仁恺先生病情加重在北京解放军总院301医院住院治疗。2008年1月31日晨5时25分,病逝于沈阳,享年93岁。杨仁恺早年曾先后在成都群觉女子中学担任历史教员,成都球精印刷厂负责校对、出版工作。抗战时期,杨仁恺移居重庆,和当时集中在重庆的文化艺术界名人郭沫若、徐悲鸿、沈尹默、谢无量、金毓黻、潘天寿、张大千、黄宾虹、吕凤子、傅抱石、老舍等诸先生接触频繁,受益颇多。曾担任重庆德光印书局协理与《说文月刊》出版社合伙人、负责人与顾问;重庆私立敬业高级专科商业学校、长江音乐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文物》杂志顾问。1945年日本投降后,杨仁恺移居北平,担任北平市政府技正,进一步与文化、文物界名人密切交往,与书画鉴赏家张伯驹、徐石雪、陈半丁、邓拓等文化名人志同道合,披览历代藏品,交流鉴定心得。1950年郭沫若同志推荐文化部文物局为果,转任东北局文化部研究员,先负责文溯阁《四库全书》的整理与编撰,有“文溯阁大学士”之称。1952年,参与并负责了末代皇帝溥仪伪满散失的大量历史国宝《故宫散失佚目》的追缴与考证工作。杨老先后在东北银行鉴定与整理所存历代书法名画,以及参与接收1945年8月苏联红军缴获伪满洲国皇帝溥仪所盗国宝拨交东北博物馆的接收工作;明察暗访追寻大量散失于民间历史国宝的下落,收缴、追回、鉴定与考证抢救了大批历史流失国宝,同时竭心尽力追寻与抢救千年历史中散失于海外大量国宝,通过索回、捐献、捐赠及回购等方式使历史散失的大批国宝一一回到祖国怀抱。同时也为故宫博物院绘画馆的开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991年,杨仁恺先生为九一八纪念题铭碑文:“夜十时许,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攻占北大营,我东北军将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国难降临,人民奋起抗争。”告诫世人“任何时候,都勿忘国耻。”杨仁恺晚年应邀访问亚、欧、美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追寻祖国多灾多难历史中散失海外的流失国宝,交流与考察各国的文博艺术事业,为推动文博和美术事业的交流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杨仁恺这一时期频繁出访世界各地及国内各地,一方面,从各国家国家博物馆、著名博物院、美术馆、知名学府及各类机构中获得了大量追寻国宝线索并予以考鉴记载;另一方面,在世界知名拍卖机构、华人机构、各类艺术机构及私人渠道、大小私人藏家等获得线索,追寻国宝历史跨度五千年。一方面通过促成众多所有者认识历史捐赠回中国,同时回购与记录下大量国宝的现状、保存及历史、脉络、经历与价值,通过考鉴并予以记录在案。杨仁恺调到东北文化部后,先是协助东北图书馆整理补缀《四库全书》。5个月后,他开始清理由东北银行转来的一批文物。历朝历代,清明上河图都占据极高地位,称为中华第一神品。这天,杨仁恺从库房拿出一长卷,慢慢展开,5米多长的绢本上,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古代风俗画。杨仁恺的眼睛为之一亮,急切地寻找款识与题跋,可惜,这幅题为《清明上河图》的巨作上没有作者署名,但是画后只有金代张著的题跋,明确作者为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绘画史上的一座艺术丰碑,历朝历代仿作摹本很多,杨仁恺先生过目的就不下十多幅,难道历代皇宫史学家定为真迹的也为赝品?是否真迹在几百年里被淹没在赝品中。如果它为真迹的话,那么,所接收苏联红军缴获溥仪所携的清明上河图也是错定为赝品,百年来真迹无人得见。而在此之前,杨仁恺对明代画家仇英临摹的《清明上河图》进行了鉴定,后来仇英的《清明上河图》一直保存在辽宁省博物馆,也成为镇馆之宝。杨仁恺根据记忆中诸多历史文献中的记载文字描述,画卷逐渐展开,比如:开封的桥为木头桥,而不是石头桥,......。眼前的画卷与印象与记录一步步吻合,他不敢相信,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真迹竟然在这批文物中。他立即对此进行了认真的艺术鉴定,最终确认,此画是张择端的真迹,他郑重地写上了鉴别结论。自此《清明上河图》真迹经历几百年淹没,重新恢复了它本来面目。这就是“国宝遇到国眼”的佳话来历。派到东北文化部工作以后,由于工作关系,杨仁恺经常到北京硫璃场,每次进京,荣宝斋是他必去之地。1963年的一个夏日,杨仁恺午睡时被人唤醒。一个外地青年,拿来一些碎纸片,去过很多地方,无人能辨识,也无人敢买。说好像是清宫的书画,请杨先生前去鉴定。正在荣宝斋里间午间休息的杨仁恺一听“书画”二字,睡意全消,马上来到荣宝斋门市部。这位青年由于屡次碰壁,只要一千余元。杨仁恺翻看那些碎纸片这包碎纸片,果然是国宝。他感觉事情背后不那么简单,但青年人好象有难言之隐不便开口,杨仁恺便嘱咐工作人员付钱给他并留下地址联系,年轻人领了钱很快就消失了。整整一下午,杨仁恺没动地方,拼凑整理出37件书画,且多是精品和孤本。其中最完整的是北宋陈亚之的《自书诗稿》,上面有司马光、苏轼等大家的题跋,是有名的传世孤本。最让杨仁恺兴奋的是,发现了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的代表作《苕溪诗》。事后,杨仁恺按照地址让人寻找该年轻人,发现地址是假的。荣宝斋把这批国宝赠给了故宫博物院。几年后,这位年轻人又拿来一包碎纸片来到荣宝斋。天缘巧合,这天,杨先生又在荣宝斋作客,也增值中午午间休息。工作人员请来午睡中的杨先生来辨识碎片的真伪,杨仁恺惊奇发现,这些都是国宝,他层多年苦寻中的故宫散失书画中的一些作品碎片。在这背后又有一些未为世人所知的故事逐渐显露出来。后来成为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传奇佳话。杨仁恺先生与邓拓相交甚早,感情笃深。“文革”中,文物鉴赏家杨仁恺被造反派说成是邓拓的走卒,三次抄家,多次批斗,一个耳光打得他视网膜脱落,而且不准他住院,杨老的右眼从此失明,左眼视力也只有零点几。那位一耳光打瞎了杨老右眼的青年,在杨老重回岗位担任博物馆副馆长之后,仍然在杨老手下工作。一次调薪,在提薪名单中有这个青年的名字,“杨馆长能不能同意?”办公室主任犹豫了好长时间,才拿着名单找到杨仁恺,杨仁恺毫没犹豫:“我同意,上报吧。而对待《聊斋志异》原稿问题上,在权威否定下,他坚持真理,获取更多参照与物证,参照蒲松龄《古风诗》手迹,考证《聊斋志异》原稿为真迹。(全国优秀作文选(美文精粹)第8期)杨仁恺先生为中国的文博事业默默地耕耘六十载,一生发现与鉴定文物无数,仅在20世纪50年追查伪满流失国宝期间,就清查收回伪满清宫散佚文物170种319件,其中大多是美术史上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如此多的国宝涌入,促使了故宫绘画馆的开馆。经过六十余年的追寻,追回无数国宝级艺术珍品,历史跨度五千年,使中华传统文化遗产能够继承与发扬。整个追寻过程与考鉴记录于巨著《国宝沉浮录:故宫流失佚目考》中。此外,杨仁恺先生还是鉴定学的创立者,他使这门科学形成为独立的科学体系。其鉴定思想收录于其著作《书画鉴定学稿》、《沐雨楼书画论稿》(上下卷)、《沐雨楼文集》(上下卷)中。杨仁恺先生在实际工作中所创立的书画作品复制方法为书画的复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居住地区
    辽宁/沈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季观之(1915.3~1996.4.20),字育椿,山东省烟台市人,擅长山水画。自幼酷爱国画艺术,早年入北平华北学院艺术系后转入辅仁大学美术系学习,西画师从海里赫斯(德籍)、白立鼎(澳籍)和关广志先生。中国画师从溥雪斋、于非闇、胡佩衡、汪慎生、陈缘督先生。1938年毕业生后曾任教于辅仁大学附中,同时担任湖社画会评议、北平美术会理事、监事等职,并与画友晏少翔、钟质夫、主持雪庐画社,活跃在北京画坛。1956年应聘到沈阳鲁迅美术学院,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辽宁分会顾问。先生的山水画初学王石谷,石涛,后学李成,郭熙,进而精研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珪之法,同时泛鉴王蒙,吴仲圭,唐寅,仇英诸家,传统功力极深,所画山水能集各家之长,从事山水画创作和教学五十余年,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东北各地。他注重写生,致力于现实题材的开拓。他认为传统技法的认识只能通过实践来实现,曾多次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吸取营养,积累素材。他引导学生传统技法与实践相结合,从大自然中寻求灵感。从先生的山水画中我们能够看到先生对大自然的沉浸与热爱。其山水画作品布局丰满严整,用笔坚实,挺拔,劲健,墨色浓郁,苍润,丰富,色彩沉着,明快,谐调,达到了既雄强浑厚又墨色淋漓的整体艺术效果,深得北国山川神韵,形成鲜明的自家风貌.先生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美术作品展览,亦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及联展.先生淡泊名利,不求闻达,为人坦诚,与世无争,一生致力于绘画教育事业,留下大量优秀作品。作品有《井冈山黄洋界东望》、《列车穿过万重山》、《获塘晓晨》等。先生以他的艺术实践影响了东北画坛山水画界的一代人。正如朱丹先生所评价:“季观之先生的作品墨气洒脱隽爽,变化丰富微妙,蕴含北宗的骨力与绵密、南宗的挺拔与苍劲以及元人的苍茫与浑厚,又得北国山川丰韵,形成鲜明的自家风貌,堪称季家山水。

    居住地区
    辽宁/沈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曹光别名曹光楣,北京人。擅长中国画、漫画。1951年毕业于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曾任辽宁省美术馆副馆长、辽宁画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辽宁画院终身名誉院长。1979年调入辽宁画院,致力于山水画创作,绘画作品笔墨生动,意境高远。作品有《起飞难》、《砂锅捣蒜》、《丰年瑞雪》、《秋山鹿饮图》、《南岳酒家》、《平湖轻舟》、《蜀江行》等。《无言》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等。《巫峡风云》入选在日本举办的“中国现代书画家作品展览”,并刊入作品集;《秋山鹿饮图》获日本“现代水墨画美术展”优秀作品奖;《春宵》获“中华杯中国画大奖赛”佳作奖;1989年赴德国举办画展,《南岳酒家》等被托依斯多尔福博物馆收藏。《蜀江行》由中国美术馆收藏;在国内,有作品参加‘第七届全国美展‘并获全国二等奖。1994年获;第五届国际书画展‘金奖。2000年作品参加联合国’世界和平艺术展并获奖。先后在北京.沈阳.大连.青岛.上海.昆明.洛阳等十几个城市举办个展和联展。曾出版《曹光国画作品精选》作品曾选送日本、印度、西班牙和前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展出、获奖、出版并收藏。另有多幅作品被毛主席纪念堂、军事博物馆、中南海、天安门收藏陈列。作品入《中国美术家名人辞典》和《世界名人录》等多部辞书

    居住地区
    辽宁/沈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周铁衡原名周德舆,别号铁翁、半聋、灌园丁。堂名半聋楼、东壶斋、野香亭、后来居等。河北省冀县人。十三岁去东北,十六岁从邱烟云学画,二十岁至北京,又拜齐白石为师。本以医为业,1927年毕业于满洲医科大学,后留学日本。平生嗜古,与郭沫若结识,成为终生挚友。绘画方面,精于重彩大写意花鸟,兼画山水,熔冶齐白石、吴昌硕、朱耷、任伯年画法子一炉。亦精于律诗、篆刻、书法。对金石学、古文学、考古学、古琴弹奏诸方面均有研究。著有半聋楼谈画,后来居印草、清钱轶录、妇科抉微等。曾任沈阳市百货公司第二商店主任医师、兼任鲁迅美术学院篆刻课教师。作品有《双喜图》等。周铁衡先生,祖居河北易县,原名周德兴,以字行。号半聋。因癖集清泉,故颜其居:“清泉堂”。精研青瓷,又曰:“东壶斋”。晚年又称“野香亭”:“东风新舍”等。生于一九○三年五月,卒于一九六八年十一月八日,享年六十六岁。周先生之祖,父皆嗜古成癖,父曾任热河县令,对古代钱币收藏颇富,亦精于鉴别。在其父熏陶下,先生幼时便善此道,亦喜绘事,后随父迁居沈阳,十七岁随父进京,拜齐翁白石老人为师,攻诗、书、画、印,本人以医为业,毕业于满洲医科大学。一九二六年留学日本时与郭沫若先生相识,并结为终生挚友,以后互有诗画赠答。先生早年为东北艺专教授,解放后任东北文物管理处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省美协副主席,沈阳市文联副主席等职。周先生在考古学、中国古代陶瓷、绘画、古代乐器等方面均有研究成果。著有《中国古琴潜考释》、《东窑考》、《妇科扶微》、《半聋楼谈画》、《半聋楼印草》等著作。先生之绘画、法书、篆刻曾多次参加各种展览,中国美术馆、博物馆、各美术院校均有收藏。先生对党、对新中国非常热爱和拥护,在一九四八年担任东北文物管理处顾问期间,除个人捐献文物二百件外,又动员他人捐献。抗美援朝时,将其所著《半聋楼印草》拓印百部义卖捐献,为抗美援朝做贡献,于印坛亦称佳话。周先生对古泉有较深的研究。先生认为,历代泉币“唯清朝为最精,唯清朝为最多,钱法之紊乱,币制之庞杂非各代所能比。外侮之频繁,用财之浩大,亦非各朝所能及。清钱之浩瀚渊沦虽大力搜集,亦难窥其全豹”。故在收集了历代货币后,又致力于清泉的收藏、研究。从一九三八年起收集清代之祖、母钱及其它绝少者,达五百品之多。先生为志其事,刻印为“五百钱富翁”。此印作长跋云:余暇中流览各代古泉,均有其赝,唯清代大泉样多易辨。戊寅七月起集有清代大泉五百之多,友人咸称余曰富翁,余不避玩物丧志之叹,图余两手泉锈之讥。并刻一印曰:“清泉堂”。先生还曾刻一“聋翁宝藏第一”印,跋为七绝曰:“素楼雪馆喜穷搜,乾隆神品尚未收,自被聋翁藏弇后,小平无语尽低头”。并为其所藏之泉刻有:“鉴藏清朝钞板货币珍品之记”、“神品”、“聋翁宝玩”、“聋公藏有”、“清泉致宝”、“第一稀有”、“通神堂”整整十枚,周先生爱泉之情深、藏泉之精绝于印中可见一斑。《清钱轶录》成书于一九五六年,增删数次,多易其稿,于原稿中可见改动痕迹累累。书中收录了后金钱币,明末清初农民起义及南明的钱币,清朝各代钱币,太平天国钱币,军饷银饼及此期民间商号使用的货币等,均系实物拓片,甚为珍贵,其中大部分钱币不为外人所知。如鎏金咸丰元宝当千祖钱系重二两,用精铜雕琢而成,中央金口不开。棋祥重宝当十祖钱,可称泉中星凤。祺祥为穆宗即位之初拟改年号,铸有祺祥通宝小平,重宝当十两品,后改元同治,诏令销毁,此钱遂以稀为贵了,当十祖钱更为难得。据马定祥先生告知,满文天命幕穿上有一圆圈者,唯周先生一人有之。此品书中可见精拓。此外,书中还载有一枚满文草书天聪之宝大钱,也属罕见。在论证上,此书也有许多独到见解。如后金天命钱币的铸钱时间,有关史料均记载为天命元年。周先生经过详细考证,认为天命铸钱时间应是天命六年,地点在辽阳,不在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永陵公社)。又如,满文“国宝流通”,《东亚钱志》列为回鹘钱,文不可识。先生认为,“回鹘国在唐肃宗乾元二年铸钱,铜质赫褐,字划模糊,钱法多半仿效开元通宝之制,……西域各国之钱,多用紫铜制作欠精,肉中带砂,砂多欠平,字划粗率,棱角发秃,迹近行书,有时又像草书绝无中原之美。而此钱钱质为红铜,制度明晰,字划楷正,轮廓齐整,以铜质溶法而言,与天命天聪钱相同,以字体书法而论,确为天聪时物”。先生又以“达海”碑文为佐证,认定此钱为清初开国试铸之吉语钱。此书为周先生精力而成,可谓用心良苦。引证币论、史、志、泉谱、辑要、通考等中外文献可查者为五十余种。先生充分利用他久居北方的有利条件,对于清代钱币用力最深,收集、交换不吝资财。书中所示拓片十之八九为先生所藏,其他为同好所赠。

    居住地区
    辽宁/沈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2008青州士官学校无线通信工程大专2014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法律本科2017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重要参展:2014年,中国画《金秋时节》博鴻杯首届青年画家邀请展2015年,中国画《国之利刃》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美术作品展2016年,中国画《盛世东风》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全军美术作品展2017年,中国画《出征》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暨第13届全军美术作品展览2017年,中国画《出征》中国美术馆收藏2018年,《生·鸣》首届综合画种艺委会美术作品展2018年,书法《孙子兵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军书法作品展2019年,中国画《大地风骨》新时代·新意象––2019首届全国山水画双年展2019年,中国画《亮剑北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第14届全军美术作品展2019年,中国画《演习归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第14届全军美术作品展

    居住地区
    辽宁/沈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书法

    职务

    画家简介: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美术书法艺委会理事,81美术馆展览部副主任。365“中国梦强军梦”军事题材美术作品展览2014中国画紧急出击入选否430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全军美术作品展2016中国画古城新韵入选否421同心筑梦/第二届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2016中国画墨韵古寨入选否401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全军美术作品展2015中国画曙光在前入选是371“悲鸿精神”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15中国画洛川神女入选否3812015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15中国画意韵之意入选否375“中国梦•黄山魂”全国山水画(中国画)作品展览2015中国画古韵余声入选否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周选桂,著名军旅画家,著名国礼艺术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解放军原总装备部美术书法研究院创作员。世界书画家协会总会理事,人民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功勋艺术家”、“华人之光”双称号艺术家,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曾多次举办个展,多幅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等权威机构收藏。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李曦明,海军航空工程学院人文管理系文化教研室副教授,山东美协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会员,烟台美术家协会理事,先后进修于海政美术创作班、吉林艺术学院等单位,05--06年结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助教班。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军队各级美展并多次获奖,多幅作品被有关单位收藏。先后在全国各类报刊杂志发表作品350余幅,有37幅作品被编入各类画集,其辞条及作品先后被编入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山东美术家辞典等辞书。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携笔从戎赴帝京,壮心激荡意纵横;玉泉山下风云舞,太液池边水墨清。——鸿山窦鸿山,祖籍陕西礼泉,别名筱斗,斋号弘善堂。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绘画系研修班、首都师范大学书法研究院研究生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理论与美术理论与研究创作高研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美术书法创作院创作员、北京北派山水艺术中心副秘书长、北京城市山水画研究会秘书长、咸阳画院特聘副院长、北京一品弘善堂艺术馆馆长。自幼酷爱书画艺术,先后得到著名书画家欧阳中石、张旭光、王学岭、李项鸿、陈鹏、阎禹铭、苗重安、龚文桢等老师的精心指导,潜心学习中国书画的艺术精髓,笔耕不辍。作品多次在全国书画展赛中获奖、刊发于多家报纸杂志,并被中南海等国家机关和领导人收藏。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书法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