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张广志(1947.11—)辽宁人。擅长油画。鲁迅美院油画系毕业。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本溪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本溪市群众艺术馆研究馆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作品多次在国家获奖:1981年电影宣传画创作展览中获一等奖,由中国美术馆收藏,同时被编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水粉卷》油画《春回大地》,1999年获国家政府最高奖――文化部第八届群星奖金奖。油画《赤字情怀》,1999年获文化部“共庆澳门回归祖国――中国艺术大展”铜奖,由澳门政府收藏。油画《装甲车》入选“纪念建军70周年”全国美展。油画《谷雨》、《山村小学》获辽宁美展金奖。曾在日本东京、北京、中国美术馆、辽宁本溪举办过个人油画展。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过其四本个人画集。百余件作品被许多国家收藏。1999年应文化部邀请参加中国艺术名家赴澳门写生团,同年赴台湾地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曾获本溪市委、市政府颁发的终生文艺成就奖“天女木兰大奖”。曾被授予本溪市特等劳动模范、本溪市科技拔尖人才、辽宁省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辽宁省社会文化优秀人才、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本溪市首届“德艺双馨”艺术家等称号。

    居住地区
    辽宁/本溪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周宝军(1951.5—),生于河北省河间县,1972年毕业于辽宁省营口师范学校美术专业,任小学美术教师,1974年调入文化馆做美术兼文物考古工作,1983年入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进修,受业于中国画艺术大师王盛烈、孙恩同等老师,擅长人物兼花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中国画研究会理事、大石桥市文化馆美术部主任、辽宁画院特聘画师,大石桥市政协委员,1992、1994年被评为营口市劳动模范,连续几届被评为营口市文化系统十佳文艺工作者,2002年5月被授予营口市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家。2经历1985年以来,周宝军所作中国画多次被国家文化部中国展览公司等选送西欧、日本、马来西亚、美国、前苏联、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入编二十余部中外版的大型画册,作品还被中国美术馆等文博单位收藏。1989年《新烟》入选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1991年《劳工》荣获纪念“九·一八”事变60周年中国画展铜奖。1992年《春眠》荣获全国首届中国花鸟画展佳作奖,《千淘万漉》荣获92’海南国际水墨画大赛优秀奖。1994年《春风又绿》、《乡情》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春风又绿》荣获94’中央电视台中国画、油画精品展优秀奖,《乡情》被评为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览获奖作品,《辽河源头》、《沧桑》入选吉隆坡国际水墨画研讨会暨展览。1996年《细雨赏秋》荣获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览最高奖。1997年《琵琶情思》荣获澳洲翁真如艺术杯中国水墨画大赛创作大奖,《梨园间歇》入选第四届中国体育美术展,《春满梨园》入选首届北京国际扇面书画艺术展。2000年《人物》入选新世纪全国中国画书法精品大展。2001年《天语无声》入选第一届爱我中华中国画、油画精品大展。2002年《一茬新苗》被提名参加西部辉煌全国中国画提名展,他还曾获1992年、1994年营口市劳动模范荣誉。

    居住地区
    辽宁/营口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郑伯劲,1939年生于哈尔滨,祖籍沈阳,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历任沈阳书画院副院长,名誉院长,沈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顾问。沈阳文史馆馆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扇子艺术协会艺委会副主任。2010年,出版专著《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百松图》。2010至2011年,受中央军委办公厅、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熬请,赴京创作山水画作品收藏并陈列:《盛世中华》、《关东雄风图》被中央军委收藏;《万壑松风图》、《锦绣中华》被人民大会堂收藏;《飞龙吐玉泉》被中南海收藏。

    居住地区
    辽宁/沈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张宝才(1950.1—)辽宁营口人。鲁迅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国画、雕塑、油画。1977年鲁迅美术学院绘画系毕业并留校任教,师承王盛烈先生、许勇先生。作品国画、连环画、年画和油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美术作品展览。《人参娃娃》参加全国七届美展,并获全国年画评奖三等奖。出版专著有《艺用人体解剖教程》、《人体艺术解剖学》、《美术高考指导范例——静物写生素描、色彩》、《龙凤吉祥图案》等。

    居住地区
    辽宁/沈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周国军,1954年生,辽宁凤城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丹东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辽河画院画师,获“中国百杰画家”称号。作品参展及获奖情况:2000年《欢乐高原》澳洲国际水墨画大赛金奖1996年《大唐遗韵》加拿大国际水墨画大展优秀奖1995年《亘立千秋》反法西斯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全国美展铜奖1997年《悠悠岁月》中国当代山水画展优秀奖2000年《莽原》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1992年《悠悠牧歌》第二届全国水彩、水粉画展优秀奖1996年《秋声》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优秀奖2004年《拉萨河》辽宁省美展金奖2000年《高原风》辽宁省中小幅油画展金奖1994年《厚土》、《国风》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2005年《唐韵》入选第十六届国际造型艺术家美术特展2001年《空谷》、《湖水清清》入选国际水墨画年展2004年《遥远的地平线》入选首届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画精品展1992年《关外秋歌》入选全国首届花鸟画展1992年《热土》入选纪念《讲话》发表五十周年全国美展2004年《春上高原》入选全国中国画画家提名展1993年《日暮红墙外》入选全国首届山水画展1998年《一江绿水染春风》辽宁省省长会见厅特邀创作2005年《江山霞岚图》全国总工会大厦特邀创作1992年赴日本德岛访问,进行学术交流1997年赴新加坡举办个人画展2000年赴澳大利亚进行学术交流2002年赴美国汤姆森大学讲学(亚洲艺术中心邀请)2003年赴韩国全州举办中韩画家第二回交流展(任交流团长)2004年赴日本德岛举办个人画展

    居住地区
    辽宁/丹东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男,满族,1954年出生,辽宁锦县人。擅长中国画、连环画。1978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后留校任教。现为鲁迅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辽宁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艺术创作1981年作品《九·一八》参加辽宁省美展1982年作品《爬满青藤的木屋》参加现代题材全国连环画邀请展,获首届连环画报金环奖。(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报)1984年作品《嘎达梅林》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获银牌奖;《可爱的中国》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获铜牌奖。1986年作品《可爱的中国》参加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获三等奖。(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1986年作品《嘎达梅林》(合作)参加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获二等奖。(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1986年作品《嘎达梅林文学脚本》(合作)参加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获二等奖。(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1987年作品《啊·长城》参加纪念解放军建军60周年全国美展,获优秀作品奖。(文化部总政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1988年作品《四面楚歌》为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1989年作品《等车》参加东北三省中国画展,获优秀作品奖。1989年作品《靖宇不死》参加第七届全国美展,获铜牌奖。(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1989年作品《重逢》参加第七届全国美展。1990年作品《生民——1885·旧金山·黄遵宪与华工》参加纪念黄遵宪先生当代书画艺术国际巡回展览,获“永芳艺术一等奖”。(永芳基金会)1991年作品《靖宇不死》参加第四届全国连环画评奖,获绘画一等奖。(中国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美术家协会)1991年作品《啊·长城》获第二届连环画报金环奖。(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报)1991年作品《呼唤》参加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全国美展,辽宁省美展,获二等奖。(辽宁省文化厅辽宁省美术家协会)1992年作品《长城五联画》参加纪念“九·一八”事变五十周年画展,获银牌奖。(纪念“九·一八”事变画展筹委会)1992年作品《希望—山坳上的小学》参加纪念“讲话”50周年全国美展,获铜牌奖。(中国美术家协会)1993年作品《古风》参加国际书画博览会“现代中国书画精品展”。1993年作品《往时》参加首届全国中国画展览,获佳作奖。(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1994年作品《京张铁路·詹天佑和修筑它的人们》参加第八届全国美展,获优秀奖。(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1995年作品《抗战》参加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美术作品展,获铜牌奖。(中国文联文化部艺术司中国美术家协会)1996年作品《孙中山与华侨》参加“孙中山与华侨国际美术展览”,获二等奖。(永芳基金会)1997年作品《草原》(系列)、《小说中的人物》(系列)参加江苏美术馆特别邀请展。1998年作品《马哟,你慢些走》(系列)参加“1998年上海美术双年展”;作品《小说中的人物》参加“第一届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1999年作品《父亲的胡琴》参加第九届全国美展,获铜牌奖。2000年作品《城市面容》参加“第二届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2001年作品《英雄的逝去》、《劳动的日子》参加“水墨本色”邀请展。2002年作品《模特儿》参加第三届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2003年作品《漂泊草原》参加首届北京国际双年展。2005年作品《大地的欢乐》参加第二届北京国际双年展。2006年作品《在村口》、《一片土地》参加《农民·农民——中国美术馆馆藏品暨邀请展》。个人展览1990年5月中国美协美术杂志社、鲁迅美术学院在北京中国画研究院举办“赵奇中国画、连环画作品展”和“赵奇作品理论研讨会”;1990年11月,辽宁大学举办“赵奇画展”;1991年,中国美术学院在浙江举办“赵奇作品观摩展”;1996年,中国文联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中国文联‘世纪之星’工程——赵奇画展》和《赵奇作品理论座谈会》。荣誉称号1983年获辽宁省政府“优秀文艺作品年奖美术一等奖”。1985年获辽宁省政府“优秀文艺作品年奖”。1989年被辽宁省委、省政府授予“1980——1989年文艺创作优秀文艺成果奖”1996年被中国文联《世纪之星工程》推荐委员会评为“世纪之星”。1997年赵奇同志被评为沈阳市优秀教师,1999年荣获辽宁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家称号。2004年被评为辽宁省优秀教师。2005年被评为辽宁省优秀专家。专著、论文:1982年出版《嘎达梅林》(合作)辽宁美术出版社1984年出版《可爱的中国》辽宁美术出版社1989年出版《靖宇不死》辽宁美术出版社1989年出版《速写与教学笔记》辽宁美术出版社1994年出版《赵奇中国画作品选》辽宁美术出版社2000年出版《土地与人群·赵奇画集》获首届全国艺术类图书评奖三等奖,辽宁省优秀图书一等奖。2001年出版《赵奇连环画作品集》——(1)《山中,那十九座坟茔》、(2)《爬满青藤的木屋》、(3)《啊·长城》辽宁美术出版社2003年出版《二十一世纪主流人物画家创作丛书·赵奇》大象出版社2006年出版长篇散文《最后,眼睛总是湿的》春风文艺出版社2006年出版《靖宇不死》人民美术出版社

    居住地区
    辽宁/沈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周铁衡原名周德舆,别号铁翁、半聋、灌园丁。堂名半聋楼、东壶斋、野香亭、后来居等。河北省冀县人。十三岁去东北,十六岁从邱烟云学画,二十岁至北京,又拜齐白石为师。本以医为业,1927年毕业于满洲医科大学,后留学日本。平生嗜古,与郭沫若结识,成为终生挚友。绘画方面,精于重彩大写意花鸟,兼画山水,熔冶齐白石、吴昌硕、朱耷、任伯年画法子一炉。亦精于律诗、篆刻、书法。对金石学、古文学、考古学、古琴弹奏诸方面均有研究。著有半聋楼谈画,后来居印草、清钱轶录、妇科抉微等。曾任沈阳市百货公司第二商店主任医师、兼任鲁迅美术学院篆刻课教师。作品有《双喜图》等。周铁衡先生,祖居河北易县,原名周德兴,以字行。号半聋。因癖集清泉,故颜其居:“清泉堂”。精研青瓷,又曰:“东壶斋”。晚年又称“野香亭”:“东风新舍”等。生于一九○三年五月,卒于一九六八年十一月八日,享年六十六岁。周先生之祖,父皆嗜古成癖,父曾任热河县令,对古代钱币收藏颇富,亦精于鉴别。在其父熏陶下,先生幼时便善此道,亦喜绘事,后随父迁居沈阳,十七岁随父进京,拜齐翁白石老人为师,攻诗、书、画、印,本人以医为业,毕业于满洲医科大学。一九二六年留学日本时与郭沫若先生相识,并结为终生挚友,以后互有诗画赠答。先生早年为东北艺专教授,解放后任东北文物管理处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省美协副主席,沈阳市文联副主席等职。周先生在考古学、中国古代陶瓷、绘画、古代乐器等方面均有研究成果。著有《中国古琴潜考释》、《东窑考》、《妇科扶微》、《半聋楼谈画》、《半聋楼印草》等著作。先生之绘画、法书、篆刻曾多次参加各种展览,中国美术馆、博物馆、各美术院校均有收藏。先生对党、对新中国非常热爱和拥护,在一九四八年担任东北文物管理处顾问期间,除个人捐献文物二百件外,又动员他人捐献。抗美援朝时,将其所著《半聋楼印草》拓印百部义卖捐献,为抗美援朝做贡献,于印坛亦称佳话。周先生对古泉有较深的研究。先生认为,历代泉币“唯清朝为最精,唯清朝为最多,钱法之紊乱,币制之庞杂非各代所能比。外侮之频繁,用财之浩大,亦非各朝所能及。清钱之浩瀚渊沦虽大力搜集,亦难窥其全豹”。故在收集了历代货币后,又致力于清泉的收藏、研究。从一九三八年起收集清代之祖、母钱及其它绝少者,达五百品之多。先生为志其事,刻印为“五百钱富翁”。此印作长跋云:余暇中流览各代古泉,均有其赝,唯清代大泉样多易辨。戊寅七月起集有清代大泉五百之多,友人咸称余曰富翁,余不避玩物丧志之叹,图余两手泉锈之讥。并刻一印曰:“清泉堂”。先生还曾刻一“聋翁宝藏第一”印,跋为七绝曰:“素楼雪馆喜穷搜,乾隆神品尚未收,自被聋翁藏弇后,小平无语尽低头”。并为其所藏之泉刻有:“鉴藏清朝钞板货币珍品之记”、“神品”、“聋翁宝玩”、“聋公藏有”、“清泉致宝”、“第一稀有”、“通神堂”整整十枚,周先生爱泉之情深、藏泉之精绝于印中可见一斑。《清钱轶录》成书于一九五六年,增删数次,多易其稿,于原稿中可见改动痕迹累累。书中收录了后金钱币,明末清初农民起义及南明的钱币,清朝各代钱币,太平天国钱币,军饷银饼及此期民间商号使用的货币等,均系实物拓片,甚为珍贵,其中大部分钱币不为外人所知。如鎏金咸丰元宝当千祖钱系重二两,用精铜雕琢而成,中央金口不开。棋祥重宝当十祖钱,可称泉中星凤。祺祥为穆宗即位之初拟改年号,铸有祺祥通宝小平,重宝当十两品,后改元同治,诏令销毁,此钱遂以稀为贵了,当十祖钱更为难得。据马定祥先生告知,满文天命幕穿上有一圆圈者,唯周先生一人有之。此品书中可见精拓。此外,书中还载有一枚满文草书天聪之宝大钱,也属罕见。在论证上,此书也有许多独到见解。如后金天命钱币的铸钱时间,有关史料均记载为天命元年。周先生经过详细考证,认为天命铸钱时间应是天命六年,地点在辽阳,不在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永陵公社)。又如,满文“国宝流通”,《东亚钱志》列为回鹘钱,文不可识。先生认为,“回鹘国在唐肃宗乾元二年铸钱,铜质赫褐,字划模糊,钱法多半仿效开元通宝之制,……西域各国之钱,多用紫铜制作欠精,肉中带砂,砂多欠平,字划粗率,棱角发秃,迹近行书,有时又像草书绝无中原之美。而此钱钱质为红铜,制度明晰,字划楷正,轮廓齐整,以铜质溶法而言,与天命天聪钱相同,以字体书法而论,确为天聪时物”。先生又以“达海”碑文为佐证,认定此钱为清初开国试铸之吉语钱。此书为周先生精力而成,可谓用心良苦。引证币论、史、志、泉谱、辑要、通考等中外文献可查者为五十余种。先生充分利用他久居北方的有利条件,对于清代钱币用力最深,收集、交换不吝资财。书中所示拓片十之八九为先生所藏,其他为同好所赠。

    居住地区
    辽宁/沈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

    职务

 «上一页 

 1 

 2 

 …  3 

 下一页» 

 共27条/3页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