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杨焕照(1925.8—)山东莱阳人。擅长水彩画。1953年毕业于无锡华东艺术专科学校,1956年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研究生毕业。历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教员,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副教授。作品有《不老松》、《水乡》、《洞庭春色》等。

    居住地区
    江苏/南京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水彩

    职务

    画家简介:杨雨青,1944年10月生于无锡,196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附中。无锡市书画院专职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作品参加过第六.第七届全国美展等大型画展并多次获奖。作品曾赴英、美等国及港、台地区展出。在《美术》、《中国画》等刊物上介绍及发表作品。砚耕三十余载攻人物、山水、偶写花鸟,以求笔墨于情感的表述。作品有《卖驴》等。

    居住地区
    江苏/无锡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1940年生,上海人。1961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附中,1965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江苏省美术馆、江苏省油画雕塑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家协会会员。1991年油画《乡村理发店》获《江苏省美术作品展览》“一等奖”,油画作品《天地》在日本获《三十周年纪念大调和展》“努力赏奖”,1992年在新加坡举办个人画展。1993年参加在香港举办的《93金秋中国绘画精品展》,1995年参加在日本举办的《现代油画展》。1997年、1998年赴加拿大进行学术访问、考察。1998年油画《乡情》获《首届江苏美术节》“铜奖”,1999年油画《苗乡猪市》获《新世纪江苏油画大展》“铜奖”。2001年油画《盛装迎嘉宾》获《庆祝建党80周年江苏省美术作品展》“优秀奖”。油画《苗乡花市》系列之一获《江苏省油画展》“优秀奖”。2004年油画《盛装迎嘉宾》入选《全国油画展》。油画《盛装美酒迎远客》入选《江苏省美展》。2007年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油画作品个人画展。2010年《春风》参加“江苏省油画雕塑院名家邀请展”。2014年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中国画个人画展。2015年参加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的“艺海追梦”四位老画家中国画作品联展。油画“苗乡花市”入选2016年“中华民族大团结全国美术作品展”。

    居住地区
    江苏/南京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叶维(毛逸伟)1940年生于江苏省常熟市,1961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受教于傅抱石、陈之佛、吕斯白、杨建侯等诸大师,并得亚明、钱松嵒等前辈教诲。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美术出版社编审、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师、新金陵画派名家,常熟沙家浜画院院长。1974年筹创《江苏画刊》杂志。1994年编辑的《金陵古版画》画册获第八届中国图书奖。毕业创作《绿肥》发表于1960年第十二期《美术》杂志,该作在1963年被《农村新景》画册作为封面刊用。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览、获奖、发表、出版。曾在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等举办个人画展,并应邀出访奥地利维也纳、斯洛文尼亚、日本、韩国、加拿大、越南、埃及、美国旧金山、美国印第安那·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馆等举办个人画展和艺术交流活动。作品《春风又绿江南岸》、《两步三桥情系江南》分别入选第六届、第八届全国美展,《莫愁湖畔》获“日本第十八届全国精选水墨画展”优秀奖;《峡江晨曦》获“建国四十五周年全国名人书画大展”金奖;《碧玉留江南》获首届江苏省美术节铜奖;多幅作品被中南海、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央电视台、中国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及国内外机构收藏。出版有《叶维中国画集》、《夏荫—叶维中国画作品》、《当代美术家画库—叶维》、《叶维》、《叶维江南山水画》等多部个人画集和《中国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中国画集》、《当代江苏画派名家作品集》合集等。出版的学术专著有《山水画法》、《怎样画水口》、《山水画技法举要》以及《新芥子园画谱·山水卷》、《写意山水画技法十二讲》等。其传略辑入《中国美术辞典》、《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当代世界名人传》、《剑桥国际名人录》等国内外大型辞典。2005年获联合国颁发的“世界和平文化使者”荣誉称号证书。2007年5月9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东方之子”栏目拍摄播放了叶维专题纪录片《和谐大江南》。

    居住地区
    江苏/苏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百家金陵画展原副秘书长兼常务办公室主任、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原副秘书长、江苏省文联书画研究中心原常务副主任。曾为南通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南通市青联副主席、南通日报主任编辑。2001年调江苏省文联工作。中国画《人老话多》、《雄视大千》、《烟林吟秋图》、《长夏无痕》等先后入选全国美展,其中《人老话多》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三等奖,另有一批连环画作品由人美、上海、天津、江苏等出版社出版。

    居住地区
    江苏/南通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杨明义于20世纪60年代初创作水印木刻版画,自70年代起,他首创新风格的水墨水乡中国画,创造性地表现江南水乡的浓郁韵味,形成了鲜明、独特的个人画风,深得国内外艺术界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被著名画家黄永玉誉为“到森林里找见金鹿的人”,吴冠中称之为“创新派画家”,美术评论家黄苗子誉曰“寒窗展读,为之眼明”,台湾著名美术评论家何怀硕赞其“为水乡写境空蒙迷漓,令人醉倒。”他的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和国际上重要美展。自80年代以来,在国内外亚、美、欧各地举办个人画展近30次,参与国内外重要联展近50余次。1989年他创作的水墨画《杭州西湖》被选印成特种小型张邮票在华盛顿举办的二十届世界邮政博览会和中国杭州同时发行。并先后获得“中日书画交流展金奖”、“20世纪亚太艺术大展银奖”、“世界华人艺术大奖”、2000年又获美国亚太艺术中心颁发的“20世纪艺术贡献奖勋章”、“第五届全球中华文化艺术薪传奖”、“中国优秀版画家鲁迅奖”、“全国版画优秀作品奖”、“全国美展铜奖”、“十八届日本水墨画作品精选展优秀奖”、“全日本艺术赏”“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荣誉状”、2002年11月获日本“新日本美术院”颁发的“最优秀国际艺术赏”等。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江苏省美术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伦敦大英帝国博物馆等诸多中外美术馆、美术学院和美国前总统布什先生和夫人等私人收藏家收藏了他的作品。2002年11月1日,朱镕基总理出访柬埔寨,杨明义所作水墨画《春长在》作为国家礼品,由朱镕基总理赠送给西哈努克亲王。2006年4月15日,在法国朗布依埃市博物馆举行的“巴黎美术周”开幕式上,杨明义代表中国美术家代表团将其作品送给巴黎朗布依埃市市长。鉴于其艺术成就,杨明义多次荣获“世界华人艺术家”和“美国艺术家”、“20世纪杰出人物”等荣誉称号。作品自1987年起就连年在佳士德、苏富比国际拍卖行和中国嘉德、瀚海、中贸圣佳、荣宝、华辰等拍卖行拍卖并取得良好的拍卖业绩。《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北京晚报》、《文化报》、《中国书画报》、《美术》、《美术观察》、《艺术界》、《美术界》、《江苏画刊》、《中国画》、《美术丛刊》、《迎春花》、《中国文学》等众多报刊和电视台都介绍了他的艺术成就。几十种中外名人大辞典收录了他的艺术经历。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电影制片厂、美国纽约中文电视、美国斯特拉电视网、浙江卫视台、江苏卫视台、日本福井放送、香港有线电视台、台湾中华电视、台北中华电视台等都做过专题报道,拍摄电视专题片《水乡墨梦》、《发现周庄》、《水墨江南》、《把西湖介绍给世界的人》等。

    居住地区
    江苏/苏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俞剑华长于中国美术史研究,尤精绘画史。兼擅山水画,著述甚丰,主要有《中国绘画史》、《书法指南》、《中国山水画的南北宗论》、《王绂》、《陈师曾》等,编撰《历代画论大观》、《现代画论大观》、《中国文学史纲》、《中国画论类编》、《敦煌艺术》、《中国壁画》、《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等,校注《历代名画记》、《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石涛画语录》等。出版有《俞剑华画集》。俞剑华(1895—1979)中国美术史家,中国画家。原名俞琨,曾用名俞德,字剑华,以字行。1895年6月19日生于山东济南,1979年1月6日卒于江苏南京。1912年8月,入济南中学校(后称山东省立第一中学)学习,长于古汉语及中国画。1915年,题为《四十天》的暑期作品(包括图画、文章、日记等)参加山东教育展览会,得金牌奖。1915年9月考入北京高等师范手工图画专修科,从名画家陈师曾、李毅士学画。1918年毕业后,历任山东省立第一中学、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北京美术学校(1920年)、北京师范学校、山东美术学校国画和国文教员,北京交通大学用器画讲师。其间数次在北京《晨报》副刊发表文章,尤以1921年游曲阜、泰山写生旅行记为佳,后在上海《时事新报》转载,为日本《中央美术》译载。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联合济南书画家举行书画展义卖,援助上海难胞。1927年9月,任上海爱国女子学校国文教员。1928年改任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兼教务长。同黄宾虹、熊松泉、陈刚叔、蔡逸民、马企周、张善、张大千等人组织烂漫画社,印烂漫画集。1929年初任新华艺大国画系主任。暑假随张大千游日本东京、大阪,并在大阪举办个人画展,1930年兼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1931年,湖南、湖北发生水灾,连续三次举办个人画展,将义卖的全部收入赈灾。1938年任暨南大学文书兼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1940年10月后任暨南大学教授、总务长。1946年9月被聘任吴淞商船专科学校教授。1949年后任诚明文学院教务长。1951年9月任上海学院副院长。1952年9月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教研组长。1958年任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授。1959年改任南京艺术学院教授。还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华东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理事,江苏省政协委员等职。他毕生勤奋刻苦,在中国美术史和中国画论遗产的整理研究上成就卓著。新中国成立前,出版的著作主要有《中国绘画史》《最新图案法》《立体图案法》和《书法指南》等。新中国建立后出版的著作有《中国画论类编》《中国壁画》《中国山水画的南北宗论》《顾恺之研究资料》,画家丛书《王绂》《石涛画语录注解》《宣和画谱注解》《历代名画记注解》《图画见闻志注解》,以及280万字的巨著《中国美术家人名大辞典》等。并在报刊上发表大量的美术论文。他的著作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其《石涛画语录注解》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1977年由滕光一翻译成日文出版,英国伦敦大学瓦特宋教授也将它翻译成英文,在伦敦出版。其《中国绘画史》已成为世界上一些国家研究中国美术的重要资料。他擅长山水画,兼擅花卉,并工书法。创作的山水画笔墨苍劲,构图丰满,含蓄有味,风格独特。1976年,他把一生收藏的图书画册、资料期刊、著作手稿等4700余册,以及大量国画作品赠送给南京艺术学院。1979年1月6日病逝。

    居住地区
    山东/济南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余彤甫(1897—1973)江苏苏州人。别名彤父,昌炜,字彤甫、彤夫。当代山水大家。江苏省国画院首批聘任画师之一。历任江苏省国画院正画师;苏州女子职业中学、省立松江中学教师;上海美专、社教学院美术系等学院教授;上海商务印书馆特约美术编辑;苏州美协副主席、文联执委、文管会委员、市政协委员。曾住悬桥巷、洁庐、富仁坊巷等地,1962年后定居于吉由巷。自小家境清贫,在谢衙前学校读书时,刻苦好学,尤其图画一科,为全校之冠.及稍长,遂经人介绍,为山水画家樊少云(名浩霖)入室弟子,从此走上绘画道路。从20年代至40年代,曾在苏州女子职业中学、省立松江中学、上海美专、社教学院美术系等学院校任教,并在剧场做过美术工作。在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特约美术编辑。他能画水彩、图案,也能仿古,仿文征明早年山水几可乱真。早期山水画,喜用小笔,笔触细密,层次清晰,章法稳帖,颇似其师。并常把传统笔墨皴点与西洋水彩画晕染法相结合,故作品显得温情、恬淡、平易、清新。1925年夏天,与花鸟画家陈摩(字迦龠)、山水画家管一得曾组织一个同情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看法,以红枫为标志之“冷红画会”。取此名,意在绘画上有革新想法。加入者有金挹清、赵眠云、顾墨畦、程小青、樊少云以及上海汪亚尘、刘海粟、王济运,杭州吴法鼎等,影响极为深远。33年冬天,又与彭恭甫、吴湖帆、陈子清、潘博山等同邑书画家组织“正社书画会”,同样取得南北书画家名流支持,使吴门画派绘画风尚得一研讨与发展。建国后,他曾一度授教于苏州刺绣,苏州市三中。50年4月,在苏州市文联领导下,他与书画家谢孝思等负责建立“苏州市新国画研究会”,团结在苏书画家,吸收会员一百十余人。并通过《新苏州报》编辑“苏州美术”共23期,与书画家张晋、顾仲华、许十朋、林伯希、费新我、彭恭甫等同志去吴县金山体验生活,认真创作。一天下来,总得写生稿十余幅。56年第二次下乡去常熟、吴县一带,又得画40余幅,经整理加工,有20余幅参加省、市展览。其中《绿化黄山》一幅还参加第二届全国美展。自此始,在画风上,他一面遵守法度,重视传统笔墨;一面在构图时注意透视,着色时适当运用明暗对比方法,使两者统一而力图反映新时代、新生活之乡土风情和社会风貌。有人曾评论;余彤甫是一位革新画家,是一位现实主义画家。从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创作甚多,作品累累。56年作《天平郊游》.58年为参加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作品展览,与费新我、贺野、吴羏木等合作《姑苏之春》。59年作《支援前线》、《园游会》。60年后与傅抱石等壮游23000里及赴黄山写生,开眼界,壮胸襟,笔墨也随之改变。一破当年“善绘小幅,妙趣横生”之称誉,产生出一批气势磅礴,落笔大度,用墨苍秀,境界清新之长卷巨幅。如《黄山桃花溪》、《黄山云雾中》、《黄山光明顶》、《川蜀道中》、《西陵峡》等。他特别喜欢黄山,曾对人言:“开我窍者,黄山;变我法者,黄山;得我神者,亦黄山也。”63年至64年,他又创作《江南渔港》,描写太湖渔民之捕鱼生活;《燕子矶畔》写南京胜迹燕子矶之山山水水,以及《西海群峰》、《尚湖之春》、《山城晓雾》等。65至66年期间所创作巨幅长卷《长江万里图》,更为人称道,全卷原计划共分成16段,每段可单独成章,伸展6丈有余。从上游至下游一直画去,囊括山城、三峡、武汉、马鞍山、南京、镇江等胜景古迹,曲折逶迤,气象万千。如画《马鞍山钢铁工地》一段,人群似海,工厂林立,显示祖国一派欣欣向荣之情景;画《吴淞口》则见一片白浪滚滚,渔帆点点,胸襟为此开阔。他落笔老辣苍劲,浑厚古雅,而于枯笔皴点尤见功力。惜乎尚有3段未竟完成而“文革”开始,人与画屡遭劫难,就此再未续笔。其著作有《山水画技法》一书。此为他积数十年绘画实践之经验总结,也是一生所走艺术道路之缩影.

    居住地区
    江苏/苏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书法

    职务

 «上一页 

 1 

 2 

 …  3 

 下一页» 

 共28条/3页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