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秦仲文(1896~1974),原名秦裕荣,号仲文,后又以秦裕为笔名,别署梁子河村人,画室名群峰扶翠之居。1896年1月26日生于河北省遵化县梁子河村,1974年6月23日卒于北京。近现代中国画家、美术史论家、美术教育家。自幼喜欢绘画,初临摹《芥子园画传》、《纫斋画》、《古今名人画稿》。1915年入北京大学法政系。书画师从章浩如先生,并曾得贺履之、陈师曾、汤定之、金城诸前辈指点;1918年参加蔡元培校长主办的中国画法研究会,1920年参加金城等创立的中国画学研究会担任研究员,用力于临摹古代名作。其山水画初学晚清奚冈、黄谷原、戴醇士诸家。后深入研习清初龚贤、查士标等人作品。因此,先生在书画史论和书画艺术上都打下了极其深厚的传统笔墨基础。他的画作浓郁沉厚、简括宁静,从技法到意蕴均富文气。其成名早于齐白石、徐悲鸿等人,是坚持笔墨为宗的我国传统北派的重要代表画家之一;1921年北京大学毕业后,先后任教于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即原北平艺专)、京华美术学院、国立北平艺专。解放后历任北京画院画师、院委、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等职。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性豪爽,能直言。1947年,在北平艺专任教(原国立北京艺专)时,与寿石工、李智超二教授一起,因对艺专中国画教学主张与徐悲鸿不同而发生激烈争论,反对徐悲鸿在中国画教学和创作中,生吞活剥照搬西画画法的“以素描为中国画造型基础”的教学法。当年暑期后三人被徐悲鸿解聘。这就是轰动其时的“三教授事件”,从此,在政治上遭受冷落;50年代中期,又著文与王逊进行中国画问题的论争,极力维护传统画法与特点。文革期间受迫害,据早年曾受业于秦仲文先生的当代资深山水画家、国画理论家关瑞之先生回忆:1974年秦仲文先生的国画《群鸡》被文化部定为“黑画”,并定性为“恶毒攻击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伟大战略”,最终秦先生积郁成疾于1974年秋去世。他是当年唯一受迫害致死的“黑画家”。1978年秦仲文先生和其他“黑画家”在政治上得到彻底平反[2]。秦仲文认真研摹过古代绘画,是一位有深厚笔墨功力的中国画家。他还谙熟诗词,长于书法,留下了画史著述,因此他对传统绘画艺术的理解深入而贯通。50岁以前,秦仲文的画主要是临摹古人,以后则融入写生,努力突破古人规范,创造自己的面貌。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前期,他的作品最多,也更臻成熟,创作了《沙丰路上写生》、《岷山遇雨》、《岳阳楼》、《乌江天险》等作品。他以北方人的豪爽气质驾驭南派山水画的技巧,用笔坚挺有力,墨法精微,能在不大的画幅中表现阔大雄浑的气魄。他还善以行楷笔法画墨竹,风格清劲厚朴。出版有《秦仲文作品选集》、《秦仲文山水画集》、《秦仲文画选》等。秦仲文擅山水、墨竹,尤以水墨山水著称。其山水,综合王石谷、吴墨井,又上溯宋元,力求综合南北宗,喜以小斧劈皴,结景单纯,笔力坚凝,苍茫浑厚。解放后多有写生之作,但基本风格不变。秦仲文能诗文,长于美术史研究,1930年编著有《中国绘画学史》,是20世纪前半叶重要的美术史著之一。作品还有《岳阳城》、《晴麓横云图》、《大好河山图》(与胡佩衡合作)。20世纪50年代初,壮游川、黔、滇、桂、晋,以及京畿各地,创作了大量反映自然和人性之美的新意盎然的作品。晚年更兼画花鸟。墨竹,墨梅亦独树一帜,气韵非凡。秦仲文早年精研古法,50岁后从传统出发,融入写生,突破古人窠臼,画风骤变,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到60年代初期,他的山水画更是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秦仲文以北方人的豪爽气概驾驭南派山水画的表现手法,用坚挺有力,在咫尺之间表现出阔大雄浑的气魄。在多年的艺术生涯中,秦仲文曾反复认真地研究过古代绘画,尤其是1920年进入金城创办的中国画学研究会后,金城收藏的名画、古物等使他得益非浅。长时间的观赏、研摹奠定了他坚实的传统绘画功底,使之逐步成为一位具有深厚功力的国画家。秦仲文不但善画山水,还谙熟时词,长于书法,写过史论著述,他对传统中国文化艺术的理解可以说是深入而贯通的。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1914年2月8日生。曾用名维新、铭三、阿维。画室堂号五瓜草堂、闻鸡楼。字岭云。河南汲县(卫辉市)人。国画家。秦岭云出生于一个民间画工之家,在画行的作坊里度过童年,从小对传统的壁画、灯画、泥塑、剪纸等造型艺术有浓厚兴趣。小学毕业后,因为家贫,考进一所位于本城的省立第五师范学校,使他有机会接受从北京、上海学习回来的美术教师们的教导,对绘画产生了日益强烈的爱好。1934年7月考入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绘画系西画组,学习素描、油画三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湖南沅陵国立艺专继续学习。1938年3月起,在重庆等地历任国民党中央陆军军校政治部新生社艺术干事、国立第十五中学教师、国民政府教育部青木关民教馆艺术主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附中及国立第十中学教师。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供应社组长。1950年参加文化部出版局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工作。以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从事美术教育、编辑、考古工作,并致力于绘画的研究工作,1974年退休。1987年2月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他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山水画研究会艺术指导、北京美术学会理事、《诗书画》丛刊主编、《中国画》月刊编委,中山书画社副社长、炎黄书画院副院长,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编辑本段]成就及荣誉秦岭云专攻中国山水画,师造化,重传统,艺融古今,是一位很有独创性的国画艺术家。几十年来,他刻苦钻研了古代和近代的绘画理论和著名画家的作品,对两宋的山水画以及宗教艺术接触更多,但他在绘画实践中有自己独到的心得。他说:“笔为骨,墨为肉,要笔法刚健,墨气要活脱”;“用墨讲究用水,以墨为形,以水为气,利用水的溶化,充分发挥墨的光彩韵致。”他时常说起,要把山水画画好,一定要处理好情景之间、意趣之间的关系,追求情景交融,以情促景,景中寓情;追求形神兼备,形外有神;追求意在笔先,有法有趣,趣见法外。寥寥几句话,概括了他所体会的传统中国画的妙理。秦岭云力求以新的面貌,立足于中国画坛。他认为今天的山水画应有今天的神髓和风貌,不应完全雷同于前人,语言应该是自己的,思想情感应该是自己的,在立意、取材、笔墨、章法、皴染、点景上应该甩开手走自己的道路。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作的,1950年后,他由于工作关系,有条件“行万里路”,浏览了几乎所有的名山大川。十年浩劫之后,他心情格外兴奋,又亲历黄山、泰山、雁荡山、武当山、长白山、庐山、衡山以及江南、三峡、湘沅、清漓、神农架、镜泊湖等地,不知疲倦地旅行写生,这就使他的山水画变得更加幻化奇谲,风格多样。这种“师造化”的成就,正是他经过多年探索所找到的道路。他的作品既有名山飞瀑、行云、奇峰的磅礴,也有小桥流水、竹篱茅舍的情致,情景交融,生意盎然,有浓郁的艺术感染力。他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画展,又应邀到香港、新加坡等地举办个人画展,还在国内外重要报刊和画册上发表了大量作品。结集出版的有《现代山水画集》、《秦岭云写生山水画集》、《秦岭云山水作品》、《写意山水画技法》等。秦岭云不仅是山水画家,还是一位用功极勤的中国美术遗产整理者和介绍者,先后出版了《民间画工史料》《永乐宫》《法海寺壁画》《中国壁画艺术》《赵佶的画》《郑板桥》《扬州八家丛话》等著作和画册。还编著有《山水画技法新编》《山水画讲座》《砚田拾穗》《砚边闲话》在报刊连载,并应邀讲学于中央美术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大学、北京教育学院及有关学会、画会社团。秦岭云艰辛的艺术实践,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他近年来在《诗书画》丛刊上发表的《闻鸡楼漫话》等短文,言简意深,风格峭异,也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些,都为我国画坛留下了宝贵财富。“南有关山之月,北有秦岭的云”。秦岭云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外师造化,既遨于传统,又面向生活,从大自然中搜集素材,在实践中提炼,极探索出新的创作途径和高品位的艺术风格。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员,著名画家秦岭云先生因病于2008年1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