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尹鲍华字:百华、千石。号:草庐。一九六一年生于上海市,祖籍广东新会。上海虹口画院画师。中国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画师。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98年11月《野山放晴》中亨杯全国书画大展。2002年5月《云山岫》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上的讲话》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2006年11月《春山野秀》上海中青年艺术家推荐展。2007年8月《沧浪风尘》荣获"齐白石奖"中国画展优秀奖。2007年11月《大岳系列》中国百家金陵画展。2008年8月《秋山掠尘》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国美展。2009年11月《山庄新秋》第五届上海美术大展。

    居住地区
    上海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周菁:松云堂、淞半斋主,男,1963年2月23日生于上海,广东潮阳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现代水墨书画院副院长作品以山水为主,亦画人物、花鸟、静物,同时对书法和篆刻也有一定的研究。艺术上力求发扬中国民族文化,吸收各类绘画表现的形式,丰富中国画技巧,充实了自己的绘画语言。作品曾多次参加上海和全国性的展出,并被社会各界人士所收藏。主要艺术活动由:1998年出版《周菁画集-黑与白系列(雪)》;1998年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个人“周菁书画展”。2005年作品《天边的一抹亮色》入选“2005·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中国画)”、作品《窗下展开秦甸月笔端题破锦江春》入选“2005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07年–作品《福地》入选第二届“齐白石奖”中国画作品展,获优秀奖。

    居住地区
    上海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浙江绍兴人,毕业于上海美术学校和上海教育学院。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工作,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黄浦画院副院长。出版有《张复兴画集》等,1900-2000年中国画百年大展入选画家。"锦绣中华万里行"、"彩墨境界"等有影响的学术活动的参展画家之一。2004年获黄宾虹学术奖。作品多有发表,为国家重要场所部门创作多幅大型山水画,为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在张复兴先生的绘画之中,将群山万壑有机的排列而无松散脱气的现象,是其一大特点。换句话说,他的画有一种强烈明快的音乐节奏。众所周知,中国山水画家在观察物象时,采用的是散点透视方法,这种方法不同于西画的焦点透视,在散点透视的过程中,画家一面走,一面看,将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看到的东西组合在一起,形成心象,化成墨象。这种散点透视的方法有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但无庸讳言,也有罗列烦琐,彼此缺乏呼应,不能一气贯之的弊病,但是张复兴先生却将这个问题很好地解决了。这个解决方法的取得途径,就是得力于对宋画严谨的体悟。许多人对宋人之丘壑往往津津乐道,其实,宋画之精髓还是章法整齐、经营合理、虚实得当。古人将万象以一线妙织,如天女织锦似的浑化之理被他领悟,于是,他将古人的这种不传之秘演绎成自己的方法,那就是:将起伏的群山那些无穷无尽的层次人为的压缩,缩小空间感,将中景、近景、远景用简洁的几笔微妙地过度,将万象不留痕迹地溶化在一起,就避免了画面的散与碎。如果说,他的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那么,这个整体的每一部分是独立的,而这个整体的各个局部又衔接的天衣无缝,这就叫匠心独运。这样做,有两大好处:〈一〉、增加了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由于画面中表现的是一个主题,所以,极能吸引人的视觉,这种整齐的画面给人以苍茫博大、气象峥嵘之感。〈二〉、由于是将各种物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画面又显得大而不空,厚实之中又内涵丰富。看他的画如看沙场秋点兵,在排山倒海的大气势之中,有一个个威武雄壮的士兵,挽手昂首阔步、高歌猛进,不知有多少人马,那威势真个震撼人心。这是大手笔的运作方法,如果将他笔下的物象比作排列有序的战阵,那么,指挥这场战役的他,就是一位运筹帷幄的大将军。他的画,物象的有机结合,靠的是本体的内部联系,这种内在的联系表现为一种律动的韵致。而其中的高低起伏、长短快慢所形成的节奏,正是音乐的节奏。这种节奏,源于自然,得之于心,是在和谐的交响乐中产生的。这是一种无声的音乐。庄子说:“无声之中,独闻和焉。”对于这种无声的音乐之和,庄子进一步解释说:“得之于天,谓之天和,得之于人,谓之人和”。天和与人和的完美结合,就是天人合一。在张复兴先生的画中,这种天人合一的美,处处体现地淋漓尽致。我们不妨做一个实验,将他的任何一幅画,采撷其中一部分独立地看,所得到的同样是一幅完美的画。与原画相比,尽管尺幅大小不同,但美是一样的。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完美的艺术品,它的每一部分都是完美的。在物象之间相互穿插过程中,其理暗合于老子《道德经》之言:“高者抑之,下者举之,不足者补之”。这种辨证的思想统一在画面之中,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他追求统治画面的凝练纯化语言和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秘力量,竭力将内美充塞画中,为画赋予一种精神的主题,这是立意,是他先追求画外的东西,先定画外之画和画外之意。他作画时,总是意在笔先,也就是说,不是先画画,而是先立意,是把思想从画外向画内推移。 这个过程是表达个人的寄托和心语,是个人请山川代言的含义。它是一种抽象的语言,有时,作者的情感通过山川来表达,山川不能诉诸于语言,必须由读者解读,这就涉及艺术理解问题。由于读者文化底蕴不同、思想境界不同,理解方式和结果也不尽相同。艺术理解的多层次性会使画面显得更加扑朔迷离。而这正是画面内美产生的主要原因。2,他追求绘画语言的丰富。如果说,绘画之中有一种神秘的力量是因为绘画语言内涵深刻的话,那么,绘画语言的丰富则是其外延的宽泛。这种宽泛的语言是靠什么来表现的呢?我们知道,电视、电脑能够全面地传播声音图象,是靠复杂的集成块来完成的。张复兴先生的画之所以有一股神秘的力量,也是靠这么一个复杂的集成块来传输的。显然,他绘画之中,那层层叠叠的物象就是他传输绘画语言的电路集成系统。庄子说,万窍都可以发出声音。张复兴先生的画也是这样,每一个物象都可以代表自己表达情感,他的画中,四季常青的植被中一股爽朗的清气,这是一种情感的表现方法,而被树林掩映的村寨之中有一种古朴之风,又是一种情感的表现方法。再望上看,又一个村寨,又一层植被……又是另外几种情感的表现方法。这种用相同物象表现主题并不是机械地罗列,而是有目的的、有节奏地安排在不同的地方表现。表现的东西越多,内容越丰富,趣味也越浓。张复兴先生的绘画就是通过这种繁纷复杂的物象来体现自己的情思,画中的物象是无限的,他的情思也是无限的。在构图中,虚实得当是张复兴绘画的另一显著特点。这一特点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在整个画面中,局部强调留白与大面积的物象措置形成对比,以虚破实,实中又有虚。物象的阳面,线条坚挺稀疏,相对为虚,而物象的阴面,则在勾线的基础上,用墨笔皴擦、点虱、渲染,这样做的目的,既可使物象有空间感,立体感,又可使物象朴厚而具有质感。(2)在局部的虚中,不是虚空无物,而是用模糊的笔触点几下,使之似云,似水,似草,似树。或什么都似,或什么都不似,至于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凭观者自己根据相似的物象去判断,推理和猜测,这种做法,正是老子所言:“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物。”在恍惚中将具象引向抽象,使画面增加了一种非此非彼,亦此亦彼的朦胧之感,从而引发一种诗意的畅想。(3)以墨色对比显示虚实又是一种创造。通过墨色的明暗对比,将画面的空间延伸、拓阔。墨有外涨的作用,色有收缩的作用。二者相对应,一收一放,画之中的界面自然而然的扩大。(4)动与静的结合,既增强了画面的灵动,打破了宁静,又增加了虚实对比。这种以动破静,以虚状实的手法是欲实反虚的意匠表现,它起到一举三得的作用。首先,它表现一个浑厚的山脉,表现层峦叠嶂的意境,采取的不是现代流行的一些反复积墨的方法,而是以云水从反面去显映的方法。有云的地方山自然突兀峭拔。古人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须烟云锁其腰乃高。”古人之言不欺人,但到了他的笔下,除了显示山的高大之外,又多了一层显示山的雄浑之意,这是他在前人的基础上的一个创造,比较一下前人和他对画中有云雾出没地方的描述方法可以看出,古人画山,多数是将山头用墨皴得浑厚,但在云与山交汇处,则是用稀疏的线条,以显其被云遮雾障的状态。而他的画中山体,多是在云与山交接处,用浓墨染的浑黑。也就是说,古人表现云,在山头着力,张复兴先生表现云,在山脚着力。这种和古人反其道而行之的方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云与山对比十分强烈,虚空的云将朴茂的山势衬托的更加巍峨雄壮,从而使一股浩然之气扑面而来。其次,他特喜欢在画的右下角用云来烘托气氛。他往往将左边的画面拓实,显然,这种被拓实的画面尽管出现在左边不起眼的地方,但仍然会使左边过于迫塞。这时,他巧妙地用一条山溪来破其迫塞。动感和虚感于是就同时出现了,这还不是作者匠心独运的充分体现,那么,作者匠心独运之处体现在哪个地方呢?这是我们要探讨的最后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他画出了水的速度和声音。那一溪空明澄碧的清水从远处飞流直下,给人以爽心悦目的感受,仰望这条蜿蜒的山溪,会把你的胸中积垢洗的干干净净,闭上眼睛,仿佛一股清凉的水气扑面而来,你会情不自禁的去擦拭溅在脸上的水珠。如果你是一个情怀浪漫的人,你会脱口吟出古人的诗句,或许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或许是“万山不许一溪奔”,或许是“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等。总之,相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至于什么样的含义是他的初衷,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他从结构上以溪水破实,使画面两边和谐相称,又用溪水增加了山的质感,最重要的是以溪水抒发了自己的情怀,这种作法,不正是顾恺之所推崇的“迁想妙得”的结果吗?

    居住地区
    上海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金家林,1958年出生于上海,师从海上知名画家李景林,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创作中心创作员,上海海上书画院画师。2002年《暮色的西南》入选“2002年中国美术家协会第16次新人新作展”;《西部风情》入选“‘西部辉煌’全国中国画作品提名展”;《西南金秋》入选“欢庆16大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大展”。2003年《巴山晖映》入选“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巴山夏韵》入选“海潮杯全国中国画大展”;《巴山幽居图》参加“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华夏笔都‘全国百名知名画家特邀作品展”。2004年《巴山暮韵》入选“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苗山夏韵》入选“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并获优秀奖;《此处有情云来伴》入选“第二届中国西部大地情——全国山水、风景画作品展”;《雨后秋山醒》参加“2004年‘菜乡情’全国中国画作品提名展”;《居在闲云流水间》入选“首届中国(湘潭)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全国中青年中国画提名展”。2005年《太行情韵》获苏州胥口“太湖情中国画提名展优秀奖“。2006年《太行幽居图》参加”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五周年全国中国画名家作品邀请展

    居住地区
    上海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1963年生于中国上海。现为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党总支副书记、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少从玉峰薛邃习画,198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曾任上海书画出版社编辑,《东方艺术市场》副主编、《书与画》副主编。2001年调入上海中国画院。著有《西方美术史话》、《西方绘画故事》、《库尔贝》。分别于1992年及2011年在上海朵云轩举办个人画展。

    居住地区
    上海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王漪,1959年7月出生于上海。现为上海市嘉定区政协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委员、上海市嘉定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上海市嘉定区文广局副局长、《画坛》、《科举学》主编、陆俨少艺术院院长、上海中国画院兼职画师、上海书画院特聘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理事。

    居住地区
    上海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徐颖1970年生于上海。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江山行”画家组主持画家。曾有多幅作品发表于《美术》、《国画家》、《美术界》等专业杂志。并被国内外诸多博物馆,美术馆等专业机构收藏。书法作品曾获全国书法展铜奖、中日书道展金奖等。出版作品:《徐颖山水画集》《名家扇面·徐颖明诗扇面精品》《当代实力派画家艺术研究----徐颖写意山水》《学院派精英·徐颖园林风光》《明代园林·秋霞圃》《当代实力派画家作品精选·徐颖嘉定名人诗意扇画》《当代实力派画家作品精选·徐颖元人诗意山水》《中国美术家大系·徐颖卷》《丹青典藏·徐颖卷》《林泉高致·徐颖青绿写意山水画集》

    居住地区
    上海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冯念康别署老风、枕莲轩、三然草堂、闲云轩。浙江海宁人,长居上海西郊七宝镇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摄影家协会理事上海教育出版社副编审长期从事绘画创作,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获奖,作品被多家机构和个人收藏。其个人传略载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辞书。

    居住地区
    上海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山东莱阳人。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师从任书博、陆俨少。1978年调入上海书画出版社,为《朵云──中国绘画研究》杂志创始人之一。历任《朵云》编辑、副主编,上海书画出版社国画编辑室主任。自幼喜爱书画篆刻,先后师从任书博、陆俨少,作品格调清雄淡雅。并潜心研究中国画理论,发表论文多篇。现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美学学会会员、上海美育学会会员、太湖书画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中国画院创作研究室副主任、一级美术师、《上海中国画院通讯》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车先生是一位山水画家,熟知线条的疏密、变化,更深知书法须奇宕潇洒、时出新意、以奇为正、不主故常的道理。车先生崇尚唐、五代的书法精髓,这与陆(俨少)先生的指点深有关联。他求知年代正处于“火红”的岁月,茫然的他在陆先生的指导下,决然选择“腐朽”的唐孙过庭、五代杨凝式等萧散、超逸的书法精髓。年复一年、冬去春来,累积悟性。“文革”结束,先生听从陆先生不读他的研究生而就读上海师范大学中文专业,以实践陆师“四三三”治学法则,脚踏实地,不图虚名。车先生虽尚不能说学富五车,但书画艺术的悟性却是深厚广博。他潜心研读古今书法理论,又注重实践,在实践中追求不断完善,形成自我风格。艺术生平:1978年调入上海书画出版社。为《朵云——中国绘画研究》杂志创始人之一,历任《朵云》编辑、副主编,国画编辑室主任。1989年赴新加坡举办个人画展。1993年《春江水暖》等十幅作品入编《海上十五家中国画集》。《车鹏飞画集》于台湾出版。于新加坡国家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1995年与吴建贤赴东京举办书画联展。受聘为上海中国画院兼职画师。1996年调入上海中国画院任画师。1998年应邀赴加拿大旅行写生。《上海中国画院画家作品丛书——车鹏飞》出版。

    居住地区
    上海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胡亚强,1961年生于江苏南京。1989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留校任教至今,副教授。作品《透视》入选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作品《百草园系列之七—疏影》入选2004年第十届全国美展油画展,后被广东美术馆收藏。作品《畅想米罗岛》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雕塑展,获优秀奖。1989年《轮》油画入选《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1997年《未来竞技》皮上作品入选《第八届全国体育美展》。1999年《古瓷山水》国画入选《跨世纪暨庆祝五十周年全国山水画大展》。1999年《透视》油画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2000年《古瓷》国画入选《跨世纪著名中画家作品展览》。2000年《古瓷汕踪》入选《2000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04年《百草园系列之七—疏影》入选2004年第十届全国美展油画展徐芒耀曾经在文章中说过:胡亚强的《百草园系列》,无论是作品的内容还是形式都充满着东方文化特有的神秘与意韵,有着解不开的东方人文情结……所以胡亚强的《百草园系列》所蕴含的人生含义,是为懂得生活的人、懂得阅读野草的伟大而忘却其渺小的人所绘的。“百草园”系列油画作品也极富有此意,画面上没有名贵的奇花异草,只有四处可见的野草,但小草的坚韧、枯花的无畏、大地的承载……无处不蕴含着人生的感悟。就是在这样一个微观的世界中,胡亚强执着的探索了十几年,这一心路过程,体现了画家对生命的崇敬赞美和对东方文化的称颂敬仰。油画的文脉启蒙在现代都市比起积淀厚实的古城来说更为不易,因为没有百草园,中草药是药不起来的。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草园与书屋互动,如叙事诗一般,在讲故事中将文脉丰满起来了。中国画的线条与西画的色彩光感互动中文脉合一了。宗白华说,中国画一入文人画变得很抽象。胡亚强在大学,就是研究这些的。胡亚强从百草中获得线条的本质美,而底色的油彩又加强了深厚,映衬了百草个性。“这种互动在达·芬奇的画里已经有了”,胡亚强谈他的创作感受。正如该丘斯《音乐的构成》中《作曲家如何从事作曲——曲式》中的高明之见,在音乐训练上,我们天性上需要事物的明确轮廓,又没有一件事物扎板得像铸造师的模型。而是富有柔性,自由伸缩。”百草的生命力与素描柔性的自由伸缩,就是音乐的“不可捉摸的精神”。胡亚强不只是研究西画现代的轮廓,而是将写意的灵动与写实的丰厚结合起来,展现出当代的一切都在技术化,人们在技术化中展现想象,而且这种想象是从原始美中获得创造力的,学院画派又使这种想象经典化,这种过程七拐八拐,非经过长期专业训练不能达到。所以我们常讲艺术的魅力,在当代就是把前辈技术化的程式畅想起来,因为无论如何,现代艺术总还是带有岍予的禀性,胡亚强早年从事过皮雕,从中获得的自然原创是丰厚的,当下又从百草中萌动起来。

    居住地区
    上海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上一页 

 1 

 2 

 …  3 

 4 

 5 

 6 

 … 

 7 

 8 

 下一页» 

 共72条/8页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