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俞子才(1915.7—1992.9)名绍爵,以字行,斋名睫巢、春水草堂。浙江湖州人。幼承家学,受叔父俞语霜及族兄俞涤烦影响,童年爱好绘画,并由祖父俞潜卿教授国画。抗战时肄业於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油画系,其间所作丈二匹《蜀道图》即入选全国第二届美展。1938年从吴湖帆学画,专攻山水,师法北宋董源、郭熙、巨然及元、明、清诸大家,尤擅长金碧青绿山水。书法不拘一格,传统深厚。1937年曾参加全国美展。1938年起以卖画为生。新中国建立后,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1958年作《虎丘山图》入展于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会,并多次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绘制巨幅布置画。对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也有深入的研究,并长期从事国画教育。先后应聘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浙江美术学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任教,兼任上海中国画院学馆、上海越剧院学馆、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上海市广告公司、上海益丰搪瓷厂及上海市中学美术教师国画班美术辅导工作。作品有金碧山水《雁荡灵峰》、《延安》、《峨眉山》、《井冈山图》、《黄山玉屏楼》、《虎丘山图》、《万壑松风》等。出版有《山水画皴法十要》、《青绿山水课徒画稿》、《怎样画石》、《怎样画松》等。为中国美术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兼学术委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俞子才早年就读于苏州美专油画系,其问作品丈二国画《蜀道图》即入选第二次全国美展。受吴湖帆先生青睐,遂收为梅景书屋入室弟子,深得教益,获其精萃。擅水墨、没骨山水,所作青绿、金碧山水尤为一绝。画风宗法宋元又不乏现代气息,所作潜心于传统笔墨又注重深入生活与技法创新,并广泛吸取众家之长,形成氤氲华滋、富于层次、色彩绚烂、绚丽典雅、法度严谨之绘画风格。作品除在历届全国美展展览外,还多次赴欧、美、东亚展出,被世界各地美术馆、国内省市博物馆、北京人民大会堂及驻外使馆等收藏,并经常被各种画册、画集及书画文物研究刊物选登。出版《山水画皴法十要》、《青绿山水课徒画稿》、《怎样画石》、《怎样画松》等。曾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并兼任君訇艺术院艺术社团顾问。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中国画研究院特聘画师。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许士骐(1901~1993)安徽歙县人。擅中国画,并及书法。山水宗荆浩、关同、李唐,花鸟法林良、吕纪。早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师从粉画大师李超士。南京晓庄师范初创时,许先生欣然应邀担任学生指导教师,热情支持同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陶行知成为好友。陶行知晚年在上海组织民主活动时,许先生常伴左右。陶行知逝世时,受郭沫若委托,当夜为陶拓制面模、手模,供后人凭吊纪念。1946年,回歙县在老家宅基上建设行知小学,推行生活教育。文革后,积极参与陶行知研究事业,直至逝世。许先生三十年代留学法国巴黎美术学院,尔后又去德国德累斯顿卫生博物馆研究用人体解剖,并著有《人体解剖与造型美术之研究》等书。回国后应邀到重庆育才学校担任绘画组教师,历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建筑系和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教育系教授,培养了伍必端等一批优秀的美术专家。许先生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陶行知基金会顾问,新安画派研究会顾问,上海杨浦区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上海市委顾问。作品多次参加比利时、英国、日本、香港等国际艺术展览会。其国画《望岳》马成都杜工部草堂收藏;《黄山松峰》为庐山博物馆收藏;《黄山云海松涛图》为安徽省博物馆收藏。著有《人体解剖与造型美术之研究》、《晚学斋吟草》、《许士骐贝聿玿书画集》、《黄山纪游画集》和《古生物造像》等。1993年11月,许先生逝世于上海。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1921年生。山东五莲县范家车村人。擅美术理论。第一届韬奋出版奖获得者。生前就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47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学习美术。1947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学习美术。1950-1953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海军《海军画报》社担任见习编辑。1954-1957年转业至上海房地产管理局先后任教育科、宣传部科员。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1988年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编辑,副主任。1987年,荣获首届韬奋出版奖。经手编辑了大量美术普及读物,并利用业余时间从事美术创作。曾发表《水仙图》、《猪仔晒阳图》;为《沈迈士画集》写代序,题为《画要有刚劲之气.不可有媚态》;在《新美术》发表论文《周礼冬官考工记画绘.琐谈古代色彩学的萌芽》,另与人合编《中国美术全集》之《古代版画》专册,并编有百余万字的《古画汇览》一书。其版画、国画、水粉画作品多次选入各级展览。其父范予遂,曾任国民党山东省主任,国民政府立法委员,建国后任民革山东省主任,山东省政协副主席。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林曦明1925年生,原名正熙,号乌牛,浙江永嘉人。擅长中国画、剪纸。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剪纸学会名雀会长、美协上海分会理事、吴昌硕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林风眠艺术研究协会副会长、现代书画研究会会长、浙江画院特聘画师等。作品有《红梅时节》、《水满鱼肥》、《太湖之歌》、《漓江雨后》、《故乡》、《晚泊》、《山童》、《牦牛图》等入选全国美展,荣获国际大奖,世界杰出贡献奖,二十世纪成就奖等。出版有《林曦明画集》、《林曦明剪纸选集》等。擅山水、花鸟、人物、走兽,所作兼取文人画、民间画以及西画的特点,笔墨豪放,意境清新,别具一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在报刊上发表,1987年秋在上海举办“林曦明中国画大展”。亦擅剪纸。出版有《林曦明画选》、《林曦明国画选》、《林曦明剪纸选》、《林曦明作品选集》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书法共四卷。1993-1994年度英国剑桥世界名人传记中心授予他“世界杰出贡献奖”以及“20世纪成就奖”。其传记入编《世界名人传记》、《国院精英名人录》,第11版《世界名人500位》等。林曦明的父亲是位民间画匠,受地方民俗影响和家庭熏陶,他四岁开始就喜欢画画。10岁时入乡村私塾就学,攻读诗文,后到正式学校读书,那时他仍不忘临摹当时的香烟牌头的戏剧人像。后因家境贫寒而辍学,14岁随父亲学艺,绘制民间壁画、漆画、泥塑和刻制剪纸。随父学艺期间,林曦明先生接触了各种民间绘画艺术,其中有庙宇中的大壁画、戏台上的平池装饰画,直至民间嫁娶所用器具的金漆彩绘,这些无不滋养着他童年心灵的艺术萌芽。1942年18岁的林曦明到温州跟随苏昧朔先生学习中国画、书法和诗词,成了他的入室弟子,受益终生。1955年师从王个簃先生研习书画,广泛学习石涛、八大、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的作品,同时研究现代绘画。1987年秋在上海举办“林曦明中国画大展”。出版有《林曦明画选》、《林曦明国画选》、《林曦明剪纸选》、《农村新窗花集》及诗歌插图多种。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剪纸学会名誉会长、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上海林风眠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林曦明的艺术道路并不像传统中国画家那样从临仿明清诸家而上溯宋元,也非系统地接受新式美术教育打下学院派造型的功底。他出生于浙江永嘉县乌牛镇溪口西山村,父亲是闻名乡里的画工,他的童年是随父亲走乡串村,食宿在庙祠农家,协助父亲作壁画、漆画、祖先挂像和戏台装饰画中度过的。他对民间美术的接触不仅甚早,而且非常广泛,民间美术也开启了他的艺术慧根。他最早从事艺术创作的是剪纸,用于春节的龙灯装饰和婚事中的礼花。林曦明的中国画学启蒙于10余岁时自己临摹的《芥子园画谱》、《醉墨轩》和《钱慧安画谱》。16岁后,他正式师从温州的古典人物画家苏昧朔先生。苏昧朔,字融和,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师从苏昧朔先生,才在真正意义上给林曦明打下了人物画的造型基础。在先生的指引下,他临摹了许多古画和小说中的人物秀像,兼习书法和诗词。1946年,林曦明20岁时,在温州“神州画苑”举办个人画展,展出了表现民间风俗(如街头卖艺、渔、樵、耕、读等)的中国画百余幅。现在能够看到作于这个时期的《关公读春秋》和《执剑钟馗图》,颇能显示他在人物造型和笔墨上的悟性与才华。1956年林曦明在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从事美术编辑期间,有机会接触了许多海派名家,这对于他画学道路的开阔影响深远。他曾师从王个簃先生,从而在书画诗词方面的研习更深入了一步。通过王个簃先生,他开阔了画学的视野,广泛临习了石涛、八大、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诸多门派的艺术,并有幸与林风眠、关良先辈相识,结为终生师友。不可否认,林曦明日后的简笔大写意山水与人物,都曾从缶老的笔墨中得到过许多雄健豪放的流风遗韵,而他能密切接触到的吴湖帆、贺天健又在笔墨上给他以秀雅温润的滋养,这无疑是林曦明在雄健豪放之外又能糅入风雅秀韵的重要条件。50年代初,林曦明主要精力投入在剪纸上,对于中国画尚处于沉潜的研习状态。50年代末至六十年代是他艺术的转换期。1959年,他不仅有中国画人物作品《炉前》和《青年工人》参加上海解放十周年画展,而且还在上海美术展览馆举办“林曦明山水写生观摩展”。70年代是林曦明开始形成自己艺术面目的重要时期。1971年,林曦明因周总理指示为上海六大宾馆作布置画的契机而调入上海中国画院工作。这一时期,他为了丰厚自己的笔墨底蕴,而意临了一些齐白石的人物画和永乐宫壁画,这在他的《东方朔偷桃》、《无量寿佛》、《罗汉图》、《道观配乐图》和《临永乐宫壁画》中可以直接看出。笔墨的历炼,丰富了他的表现能力,也成就了他在1973年创作的《太湖之歌》、《洞庭桔子红》和《柳荫渔歌》这几幅在当时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作品。也可以说,七十年代那个特殊的政治化岁月,在客观上也扩大了林曦明的山水画视野,那些为反映革命圣地而得到的外出写生的机会再次赋予他的山水画以清新的意境。1975年,林曦明被借调到上海戏剧学院美术系任教,因此他有了更多的带领同学出去写生的教学实践。80代是林曦明个人艺术风格的成熟期,他的简笔浓墨山水几乎成为人们识读林曦明山水的一个符号。从师承关系来说,这个时期在人物画上,他更倾心于关良,崇尚关良先生在戏曲人物画方面表现出的简练与童稚之趣。在山水画上,他意临了一些黄宾虹的作品,构图上,他试图放大黄宾虹山水画的某些局部;笔墨上,他试图将黄宾虹的破墨与宿墨予以重新整合。黄宾虹和关良是他终生仰慕的先生,他似乎是在敬仰中吸收着他们的艺术养分并渴望化为自己的某种趣味。林曦明简笔水墨山水的醇熟,在八十年代前后就产生了影响。七十年代末,他的作品在《美术丛刊》专题发表时,就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他成为当年海派画家中一个面目较新的山水画家。而且,那是一个对传统中国画提出质疑、否定并孕育着中国画大变革的时期,一方面是回归传统,另一方面则是反叛传统,现代水墨概念由此提出,水墨与媒材的自身价值凸显而出。也许,正是处于这个大变革的时代,林曦明简笔浓墨山水所凸显的视觉形式、所具有的替代皴和线的具有现代水墨特征的中国画探索才能被现代性的审美价值所肯定。毫无疑问,林曦明简笔水墨个性的形成不仅是他个人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标志,而且也是那个时代精神与艺术思想的体现。90代及90年代之后,林曦明的个人风格愈臻鲜明和完备。在人物画方面受林风眠影响,画了多幅风眠式的仕女画。这些作品墨韵淡雅,线条虽也像风眠师那样流畅洒脱,却也增加了中国画用笔的意味与韵致。他晚年的人物画更加减略概括,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情趣,不论《双休日》对于情侣休闲生活的捕捉,还是《柳荫捕鱼图》对于儿童捉鱼趣味的描绘;也不论《林海雪原》从传统题材的翻新,还是像《杜甫诗意》那样表现古典诗词的意境,用笔则减到不能再减,用线则灵动洒脱,用墨则淡雅清透。他的人物画完全从传统变出,既吸收了关良的稚趣,也融合了林风眠的洒脱,在当代写意人物画上也是别具一格。山水画上还是八十年代风格的延续,一方面简笔浓墨的山水更加简洁,像《野渡》(1990)、《水乡》(1994)、《漓江春色》(1995)和《漓江》(1997)等作品,将山水简化为几个墨块,而且用墨也极其滋润,由此彰显出墨块之间的形式意蕴。另一方面则是有意识地追求一种形式构成,比如,在《初秋》、《柳荫牧牛图》和《柳条轻风》一些作品中,他将柳树枝条的线和叶片的点有机地组合为点与线的关系。显然,由构图的简化而引发的对于山水视觉形式的凸显,已成为林曦明山水画的重要特征,而笔墨又是提升他这种视觉形式审美品格的重要条件,在他这种简化的甚至带有黑白关系的图式中,既有墨润渗化、湿润淋漓的大水大墨,也有苍劲浩荡、浑漭朴实的枯笔渴墨。他的简笔山水如果没有由笔而产生的墨与水的动感、速度和变化,那将会逊色得多。林曦明出生于浙东,是个地道的江南人,因此画面里充满了水的灵动和水的秀韵;他后来长期工作生活于上海,并受教于林风眠、关良、吴湖帆、王个簃等海上名家,笔墨里承传的是海派绘画的神髓,故有海派画家的韵致与风范。但他的画风又以简笔浓墨出之,在海派诸家中显得大刀阔斧、豪情奔放、气象磅礴,似乎又不尽同于海派的儒雅温婉、工谨秀丽。他归于海派,却又显得若即若离。在某种意义上,他跳出了海派囿于一隅的局限性,他的艺术成就正在于八十年代和整个中国画变革求新的时代精神融为一体,既有李可染积墨山水的浓重滋润,也有石鲁逆锋颤笔的峭拔伶俐,还兼得像吴冠中那种对于视觉形式与结构的敏锐与自觉。他既和他们有些相近,但又不全似,这正是他的艺术个性,也是他的艺术探索所体现20世纪山水画的现代性转换。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应野平,曾名野萍、野苹,自题画室为“愚楼”。男,汉族,浙江宁海人,1910年9月生。幼承家学,喜爱绘画,16岁后专攻山水画,自“四王”入门,继而上溯“元四家”及北宋诸家,对石涛也心摹手追,传统功力深厚,并且深入大自然,师法造化,借鉴西画,博采众长,用宏取精,独辟蹊径,自成一家,为海上画坛巨擎。1923年赴沪,入上海模范工厂电刻部当学徒,画银盾图案。满师后为富华公司画工,临摹任伯年、钱慧安名家人物画。后入吴昌硕的海上题襟馆及黄宾虹、钱瘐铁的蜜蜂画社,转攻山水画。1933年任法租界法院录事。抗日战争爆发后,卖画为生,画艺渐精,1942年于上海大新公司四楼首次举办个人画展,1947年于西藏路宁波同乡举办第二次画展,出版《应野萍画集》,始著声沪上画坛。新中国成立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中国共产党。1949年前曾任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曾先后两次在上海举办个人画展,出版《应野平画集》。1949年后任华东美术家协会创作干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室副主任,1954年,华东美术家协会成立,任专职画师,次年任上海画片出版社编辑室副主任,期间去苏北、福建、舟山等地写生,作品在《人民日报》、《中国画》等报刊发表。1960年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72年与唐云合绘巨幅山水,悬挂于上海接待国家元首的宴会厅。1983年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应野平的创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借鉴西画,融会贯通,自具面目。所作笔墨苍润拙朴,格调清新明快,画面气韵生动;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获奖,为中国美术馆等单位收藏;其中中国画《澜沧江畔》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水墨山水》获日本“86现代水墨画展”优秀奖。1986年4月应邀在日本东京、大阪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并出版《应野平山水画集》,1988年6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出版另有《应野平山水画辑》、《应野平山水画册》、《应野平画辑》等专集,拍摄电影教学片《应野平山水画技法》;擅书法,以隶书见长;间作诗词,亦清新隽雅。生前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上海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艺术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书法家协会荣誉理事,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文史馆馆员。应野平古稀之后,依旧恪守“笔墨当随时代”,时代需要精品的创作理念,反复锤炼绘画语言,精勤探究表现形式,熔铸古今,强化个性,为丰富、完善现代水墨的笔墨技巧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晚年他的笔墨趋于厚重、凝练、旷逸、雄健,善以简约、拙秀的书法笔意刻画山石、树木、流泉、村居,兼用浓淡多变的墨色晕染、皴擦。增加物象的厚度和层次感,以块面代替点、线,局部留白、虚化,表现光照与色阶,敷色或浓重,或雅澹,色墨相渗,韵致微妙,既得南派山水的秀润、清隽,又具北派山水的厚重、滋实,一画既成,喜题自作诗词,集诗、书、画于一炉,以精、气、神赋新格,终臻人画俱老之纯青之境。作品在日本大阪等地巡展及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之后,画名远播中外,成为继张大千、吴湖帆、傅抱石之后现代山水画坛又一位重量级艺术大师。所遗精品力作广为中外藏家青睐。据粗略估算,他一生留下数百上千幅题材山水作品,几乎涵盖新中国各个时期的风雨历程、峥嵘岁月,堪称一部浓缩的有代表性的新中国新山水画创作画史。即使从中国美术史上考量,应野平亦称得上是千百年来第一家了。正如程十发先生所言,新中国成立后,“给应野平先生的画幅增加了勃勃的生机,画风也起了明显的变化,在章法、形式上摆脱了旧形式的束缚,增添了新趣,而又出古人的法度之外。可以说,传统之流和造化之源的汇合,使野平先生的山水画灿然日新。”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伍蠡甫(1900.9-1992.10)广东新会麦园乡人(现属江门市外海镇麦园村)。出生于清朝光绪二十六年。其父伍光建是一位卓越的外国文学翻译家(见《熠熠文星》首卷23页)。伍蠡甫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翻译家、美术理论家、西方文论专家、文学家、国画家,一生著述写作,教书育人,与其父伍光建被称为“中国译坛双子星”。1992年,伍蠡甫与世长辞,终年九十二岁。伍蠡甫笔名“敬庵”,先后就读于北京汇文附小、上海青年会中学、—E海圣约翰大学附中、复旦大学等校。既有家学渊源,加之天资聪颖,以优异成绩留学英国,入伦敦大学攻读,在这所举世闻名的学府中,伍蠡甫潜心治学,广涉外国名著,涉猎西方文学理论。学成归国后,历任上海复旦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外国文学系主任,同时从事外国文学翻译工作。三、四十年代,伍蠡甫还被中国公学、暨南大学等聘为外文系教授,并任黎明书局副总编辑,主编《世界文学》杂志双月刊,主持编辑出版《西洋文学名著丛书》和宣传中外学术的《文摘》,曾被北京故宫博物院聘为顾问,又担任国际笔会中国分会秘书。伍蠡甫早在英国伦敦大学攻读时,已立志为国人介绍西学、引进名著读物,并拟定了翻译名著大纲,回国时甘愿舍料。回国后,他先后翻译出版了俄罗斯大文豪高尔基的作品《文化与文明》(大时代书局出版发行);《苏联文学诸问题》(开明书局出版);德国歌德的《威廉的修业时代》(节译本,黎明书局出版);法国卢梭的《新哀绿绮恩》(节译本,黎明书局出版);《瑞典短篇小说选》(商务印书局出版)等等。解放后,伍蠡甫一直在复旦大学任教,曾任该校外文系教授兼外国文学研究室主任。后任复旦大学文艺批评教授、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导师。1949年以后,伍蠡甫先后翻译出版了《哈代短篇小说集》、《雪莱诗辩》。1963年至1964年,他响应上级指示,组织了多名专家学者编写《西方文论选》(上、下两卷),这是中国首次进行关于西方文论的研究编著,该书出版后,用作高等学校外国文学专业学习用的教科书,对推动西方文学的深层研究起着积极的作用。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伍蠡甫难逃劫运,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扣上了“宣传资产阶级观点”、“美化资产阶级文学”的罪名,宣布他的著作《西方文论选》为大毒草。他生平珍藏的一大批名家字画、古玩之物被抢掠去,留学英伦时期苦心搜购的西方文学名著和原版外文资料亦在这场劫难中散失殆尽。经历了十年动乱之后,伍蠡甫得到落实政策,重返工作岗位,他的研究成果又得到承认和推广。八十年代后,他除了担任复旦大学文艺批评教授外,还肩负一系列社会职务:上海画院兼职画师、全国外国文学会顾问、中华全国美学会顾问、上海比较文学研究会顾问、《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编委,《辞海》编委,以及外国文学、美术科主编,并光荣当选为上海市文联、上海笔会的成员之一,上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的理事。1985年,伍蠡甫主编出版有《山水与美学》(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中国美术辞典》(伍蠡甫任副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与夏仲翼合编《欧洲文论简史》。八十年代中后期,伍蠡甫主要从事西方文论研究工作,写作《欧洲文论简史——古希腊罗马至十九世纪末》一书(1985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此书出版后,引起学术界极大关注。此外,伍蠡甫晚年还著撰出版了多本艺术理论专著:《访艺录》、《中国画论研究》、《伍蠡甫艺术美学文集》。伍蠡甫又是蜚声艺坛的美术鉴赏家和国画大师。他是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伍蠡甫通过对中西绘画和画论的研究,逐渐感到现代西方美学,尤其是后印象派舍“再现”而取“表现”,强调画中有“我”,实与国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优良传统,殊途而同归。他以为对中西绘画美学的比较研究,实为一项重要工作,因而他在这方面用了很大的功夫。他在山水画创作上,力求写生而不忘创意,注重“丘壑内营”,表达画家的真情实感和思想境界,富有学养和书卷气,曾多次在国内外举行个人画展。作品出版有《伍蠡甫山水画辑》,论著有《谈艺录》、《中国画论研究》、《伍蠡甫艺术美学文集》、《名画家论》,并主编《中国名画欣赏辞典》、《山水与美学》。同时,在教学领域开系统研究西方文论之先河,撰有《欧洲文论简史》,并主编《西方文论选》、《现代西方文论选》等。3外界评价著名画家高剑父赞誉他的国画:“雅得石涛之旨,能从北苑中写出自己个性来。,’刘海棠则称赞曰:“画笔老拙遒辣,实践理论相呼应”。徐悲鸿生前曾观赏过伍蠡甫国画展,他用杜甫诗句“元气淋漓嶂犹湿”来题赞伍老的山水画。伍老是位很具亲和力的专家,但他从不拿大摆架,而是不骄不躁,谦逊谨慎,平易近人,绝不搞“我是主编我说了算”。那时为了便于开展工作,扩大影响,提高辞典的知名度,伍老提出要增聘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饶宗颐和美国堪萨斯纳尔逊美术馆研究员李铸晋为编委会的顾问,并写成专函要出版社复印转发给各编委征求意见。我看到专函后向伍老提问:可否也聘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考古系主任方闻教授为顾问?伍老马上同意,立即补充一信说:“方闻先生理应聘为顾问,兹附上他的通信地址,请贵社寄去聘函为要。”后有编委回函提出宜再加上刘海粟先生为顾问,伍老又欣然采纳。并具函让我登门拜望刘老,除送上聘书还请他为“名画赏典”封面题笺。伍老所营造的,就是这种民主、集中、和谐的团队气氛。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 朱怀新女,上海松江华阳桥人。擅长中国画、美术教育。1935年入国立杭州艺专,1937年入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后在中大附中,上海美专、行知艺校任教。师承吴大羽、林风眠、徐悲鸿、吕斯百、傅抱石等大师,后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粉画协会会员、上海徐悲鸿艺术研究会理事,上海交通大学艺术系艺术顾问、行知艺术师范学校顾问。为上海交大、艺师顾问、教授。作品《上海的早晨》、《迎春》、《水乡》、《长城》、《悠悠鹿鸣》、《甜梦》等参加国内外展览及获奖。曾撰有《双猫竹石意绵绵》、《桥》,《平畴交远风》、《人生短,艺术长》、《梦》等。纪念徐悲鸿、林风眠、吕斯百、陈文佛等文章。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美展获奖,并多次举办了个人画展,许多作品被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等博物馆收藏。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原名颐,又名心源,后更名大壮,字养初,号养卢,别署富春山人。章炳麟(太炎)外甥。1916年到上海,随李汉靖学习恽派花卉,又从汪洛年习山水。20年入商务印书馆任美工,次年为收藏家庞济元“虚斋”管理书画,得览名迹,心摹手追,画世大进。曾为中国美协会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擅花鸟,宗法恽寿平、华喦,兼取黄筌、徐熙,所作妍丽清润,秀美动人;晚年渐涉徐渭、陈淳、朱耷等人,笔墨老辣,纵放洒逸;喜绘蔬果、虾蟹之类,生动活脱,别具韵致;偶作山水,近王原祁,生涩清劲。工书法,能治印。与江寒汀、唐云、陆抑非合为现代四大花鸟画家,被合称花卉画的四大名旦。81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张大壮画集》,82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张大壮画集》。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国画院画师,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沈迈士(1891—1986),名祖德,号宽斋,以字行,浙江湖州下昂乡竹墩村人。父瑞琳,母龚韵珊,均擅书画,有影印书画集及长喜斋论画诗印行。早年随母学画,后进上海震旦大学攻文学,获学士学位。曾在北洋政府外交部佥事科任职,参加过与苏联政府交涉收回领事裁判权及东正教教产谈判。同时,兼任北京大学文科讲师、北京古物陈列所副所长。北伐以后,任浙江省政府秘书、南京考选委员会专门委员、上海市文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因对政府腐败不满,愤而辞职,以卖画为生。曾与沈尹默合作开办书画展览三次,在书画界卓有声誉。1949年5月,沈迈士被上海市人民政府聘任为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上海“中国画院”成立后,又被聘为兼职画师。以后历任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及上海分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及上海分会名誉理事、湖州书画院名誉院长。是上海卢湾区第一、二、三、四、五届人大代表,上海市第三、四、五届政协委员,卢湾区政协常委。198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沈迈士绘画师承家学,山水取法沈周,旁及诸家;花卉宗沈石田。并能指画。画风苍润,笔致雄秀。绘画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著有“画家丛书”中的《王诜》,另有《沈迈士画集》传世。还长于书法,善作诗词。名人故事2011年是海派书画名宿沈迈士先生诞辰120周年。日前在“澄智堂”巧遇竹刻名家黄宏疆先生,作为沈老的孙女婿,谈起自己从一名排练教练“转业”走上艺术道路,他对沈老言传笔教、诲人不倦的情景至今不忘,深深怀念。宏疆告诉我们,上世纪80年代初刚从部队转业回到上海,自己才30岁出头,觉得还年轻,又在沈老身边,就想学习书画艺术,那时沈老已过90高寿,见孙辈肯学自然高兴,便给他制定学习计划。除了每天练字习画之外,还让他学习古典文学和品读经典书画,每周要用古文写观赏心得,字数不论多少,但一定要交给沈老看。当时他几乎没有空余时间,一有空就忙着查找相关资料阅读,再苦思冥想地完成作业,然后由老先生批改讲解,几年下来,使他学到许多知识,为艺术上进一步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宏疆接着说,1985年冬至前夕,沈老已是95高寿,但思路依然清晰,记得自己向沈老请教绘画的简约和复杂问题,沈老马上答道:“这不能一概而论,要看各人的理解,简约要像欧阳修修史的名句:‘逸马杀犬于道’,复杂好比过年放焰火,越多越漂亮。”又问作画如何取法?沈老说:“取精用宏,博观约取。”还举例说明:“元代王蒙的山水画得繁密复杂但不塞迫,有气贯势足、浓郁苍莽之美,是国宝;而元代倪云林的山水画得‘逸笔草草’、删繁就简,有萧疏空灵、简约超逸之美,同样是国宝啊。就看你怎么去吸收,怎么去用了。”看到小辈好学,老人家非常开心,第二天还专门给自己写了一帧“博观约取”的条幅,并题款:“宏疆孙婿勤于问学,索书此句乃其心得也。”殷切教诲让宏疆终身受用。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学名吴德舒,号龙城女史,别署篆香阁主。江苏常州人。擅长中国画。1927年毕业于常州女子师范。1934年与李秋君、周练霞、陆小曼等组成中国女子书画会。1956年受聘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善画鲤鱼,以鱼为师,得形入神,有“鲤鱼吴”之雅称,喜用生宣画水墨鲤鱼。又善写芦雁,师边寿民,大笔落墨,洒脱精准,得“江南水阔,漠北沙寒”气象。1982年受聘为上海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1988年受聘为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客座教授.生前是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民革党员、原民革上海市委顾问,民盟盟员,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常州吴青霞艺术院院长。主要作品《万紫千红》、《腾飞河海入云霄》、《腾飞万里》等。出版有《吴青霞画集》。吴青霞先生是一位全能型的画家。在她的创作中,山水、花鸟、人物,各类题材都有涉及。她的作品以工笔和写意相间,笔墨劲挺流畅,色彩明洁秀丽。吴青霞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鲤鱼和芦雁,这一方面源于她对这两种动物发自内心的喜爱,另外也是她长期悉心观察和对前人作品不断揣摩的结果。她在创作中注重深入生活,因此在一些细节的描绘上,处理的更加严谨细腻而不失特色。吴先生的作品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2004年的年底,吴青霞先生一幅名为《鱼跃》的作品在北京以220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反映了市场对吴青霞先生作品的认可。吴青霞90岁时将128件自己的绘画精品和与丈夫珍藏的名家书画捐献给常州,并把自己积蓄的100万元捐赠给常州建设吴青霞艺术院。 个人简历: 1924年进入常州女子师范求学,1927年毕业。1930年作品参加日本东京展出。1934年发起成立中国女子书画会,当选为理事。1936年作品参加加拿大温哥华建城50周年中国文化艺术展览会,获荣誉奖。1956年作品选送芬兰赫尔辛基世界女子画展并获奖。七十年代作品《万紫千红》刊于日本《世界名画集》第十册。八十年代初评为一级美术师。1982年被聘为上海师范学院艺术系兼职教授。1983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吴青霞画集》。1984年五幅作品参加法国国家秋季沙龙展出。被授予意大利欧洲学院院士。1986年赴深圳、香港举办个人画展并出版《吴青霞画集》。1988年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讲学,在纽约举办旅美画展。1990年赴北京为天安门城楼作大型国画《腾飞河海入云霄》。1992年受聘为上海交通大学艺术系兼职名誉教授。个人传记被收入英国传记中心出版的《艺坛名人录》、《世界著名女子传记集》。1993年赴新加坡举办个人画展并出版《吴青霞画集》。1995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当代著名中国国画家专列《吴青霞画集》。1997年赴香港参加庆香港回归十人国画展并出版画册。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人物

    职务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 

 8 

 9 

 下一页» 

 共81条/9页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