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华宜玉(1922.6-2005.7)女,北京人。擅长水彩画、建筑美术教育,北平艺专油画系毕业,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她是当今中国水彩画坛享有盛誉的水彩画教授、水彩建筑画的专家,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著名女水彩画家之一。作品有水彩画《静物》、《晨曦》等。其中《烤烟房》获全国水彩、粉画展优秀奖;《江南民居》、《洞庭春》、《居庸关》、《排云殿》等为中国美术馆、美国东方艺术中心等收藏。另外出版有《华宜玉建筑水彩画》、《华宜玉建筑水彩画选》、《建筑水彩画技法》。华宜玉任教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几十年如一日,从事建筑水彩画的教学与创作,成绩显著,桃李万千。她出生于书香门第,受过良好的教育,在诗文书画的熏陶中长大,自幼能书善画,经过十几个春秋的磨练,又在胡蛮先生的指导下,从青年时代就走上了学画的历程,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由于工作性质的决定再加上本人可贵的敬业精神,她放弃了油画专业而坚忍不拔地从事建筑水彩画方面的教学和研究,经过了40年的耕耘,她一点一滴地熟悉建筑的造型、色彩、质地、空间以及环境的融和,一点一滴地研究表现屋脊上的鸱吻,檐下的彩画,镂空的雀替,每一种画法都渗透了她自己的感情与汗水,她总结出"观察要深,多作加法;表现要简,多作减法"的高度概括经验,经过了40余年的创作实践,使之在水彩画方面探讨民族风格上,找到了源本。从她的代表作《江南园林》、《青城山》、《前门箭楼》以及90年代的佳作《洞庭东山民居》、《北京》中,可以看出她的用笔,蕴涵着她深厚的中国画功力,无论是在表现建筑结构的严谨或是表现树木的挺拔茂盛以及点景人物活动其间的各种动态,都显示了画家在"骨法用笔"上的造诣。大面积渲染,挥洒自如,精微细巧之外,无不点画刚健生动,使画面在极为丰富表现之中,又可看出潇洒用笔的神韵。在每幅具有东方建筑特点的繁密复杂的建筑风景画中,她巧妙处理整体与细部的关系,并于光色对比中显示出她在色彩运用上的高度修养。在中国,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建筑艺术的繁荣,推进了建筑水彩画的发展,专门人才辈出,过去老一辈建筑学家梁思成、童嶲、吴良镛、杨廷宝都曾有优秀水彩画问世,但在水彩画界引起了不同凡响的杰出画家,惟华宜玉教授当之无愧,她现在已是两鬓斑白,将近八旬的元老学者,但她仍在努力为中国建筑水彩艺术而勤耕不辍,每年都有新的佳作问世。她是一位谦逊好学、不善包装、不宣扬自己的画家,但她的成就是出色的,她笔下的古老式庭院、湘西独具特色的民居、江南的水乡园林、敦煌路上的砖塔、九华山的胜境、故宫的宫廷建筑以及尼泊尔等国的独特建筑等,这些优秀作品除在国内大展中展出外,还在日本、韩国、美国、菲律宾、土耳其、澳大利亚、科威特等国家展出,受到一致的好评。华宜玉画建筑水彩画,一是强调表现建筑物的结构严谨、规矩;二是强调用色彩表现光影对照的鲜明、洒脱;三是强调笔触的运用,点、线、面的表现坚实有力,生动准确;四是强调水分的运用,虚虚实实渗化多变,使建筑主体置于协调的幽美环境之中,既是建筑水彩画,又是高雅的水彩艺术。她的不懈的耕耘,使她对表现建筑深层内涵的理解了如指掌,她的多年锻炼融会了过去书法艺术的基础,形成用笔的笔笔到位,潇洒自如,她画的云,流动自然;她画的树含有勃勃生机;她画的地光影交错,视野深邃;她画的水静谧无声。这些典雅的环境,衬托出中国各式各样的古老建筑,浑然一体,使那些规规矩矩的建筑物生动起来,在她那流动的线条、浑厚的色彩以及苍劲有力的"飞白"笔痕之中,相映成趣,在优美的环境中生动地衬托出画中的主题。华宜玉的确不愧为我国杰出的水彩画建筑风景女画家。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水彩

    职务

    画家简介:原名少怀,别名山关,居称老安草堂。他原籍湖南浏阳,生于北京,1942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美术系,毕业后专事绘画,成就极大。娄师白是齐白石的入室弟子,从14岁起就跟随白石老人学习诗、书、画、篆刻,追随达25年之久,得其言传身教,作品有齐白石风格,为“齐派”传人,善画花鸟瓜果,作品曾参加全国历界美展,曾应邀赴新加坡、美国等国家美术院校讲学。其作品被人民大会堂、国宾馆及国内外诸多博物馆所收藏。娄师白的代表作有《春暖人间》、《雏鸭》、《漓江帆影》、《长白积雪》等。著有《齐白石绘画艺术》、《娄师白画辑》、《画鸭》、《娄师白印章手拓本》等。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名誉教授、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作品行情:“齐派”的画历来受书画市场欢迎,收藏家也喜收藏。娄师白作品多在北京出售,作品出售较多。但比较而言,价格较低。1992年6月荣宝斋出售过多幅作品,《花鸟》(3*2尺)为4000元,《藤》(2*1尺)为3200元,《鹅》(3*2尺)也是3200元,其中有一大幅《迎春》(6*3尺)较贵,达到9800元。北京的小型拍卖会中经常拍卖他的作品。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吴静波(1922.7--1984.3),字炳福,号皇之,别署叔勤,湖南双峰人。早年做过中学教师。1950年至1958年先后在石家庄日报社、华北人民出版社、通俗读物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1958年开始从事美术教学,先后任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教研室主任,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创作教研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连环画、插图。1985年曾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吴静波遗作展。作品有中国画《夺红旗》(为中国美术馆收藏)以及为茅盾的《秋收》、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所作的插图等。历任华北人民出版社、通俗读物出版社编辑、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副教授。论文有《插图工作的几点体会》。作品有年画《竞赛》,连环画《漳河水》,中国画《革命的风暴》等。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娄世棠(1926.10—)浙江新昌人。擅长连环画、中国画和水彩画。浙江美术学院毕业。1952年到中国幻灯公司北京幻灯制片厂从事幻灯、连环画编创工作,北京文化艺术总公司编审。作品有连环画《赵百万》、《小豆儿》(获青年美展三等奖)、《毛主席视察南泥湾》等;水彩画《归牧》、《燕山深处》、《秋林》、《风雨欲来》;中国画《故园景色》、《雪》等。出版有《娄世棠画选》、《铅笔画》和连环画册等。参加编辑画册有《中国高等美术院校人体习作选》、《世界人体绘画选》、《世界人体雕塑选》等。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水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1923年6月生,1987年11月逝世。曾用名古岛,男,汉族,山西运城人。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会长。擅国画。精人物、山水,后期创作以山水为主。画风严谨、朴实、厚重、清新,作品意境深邃,富有生活气息。有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被中国美术馆、首都博物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国立艺术馆、日本华侨总会等处收藏。有作品被刊入《第一届全国文代会美术作品选》、《中国近代美术百图》、《首都国画选》、《现代人物画选》、《北京三十年国画选》、《中曰合同美术展画集》、《中国新文艺大系美术集》等。[1]自幼喜爱绘画,1937年参加八路军“学兵大队”,在部队从事美术工作。后转入“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三纵队,投身武装斗争洪流,转战于晋东南。曾跟随“抗敌演剧队”学习艺术并担任舞台美术设计,配合演出举办抗敌画展,开展救亡工作。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侯及名(1920.5—2003.5)号友墨、云谷、蓟园等,原籍河北,久居北京。书画家。20世纪40年代毕业于中国大学,获史学硕士学位。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画研究会理事、京华书画会会长等。出版有《寿世画宝——老年中国画教材》、《蓟园印集》、《侯及名书画集》等。擅中国画,山水、花鸟、人物皆能,早期以工笔花鸟、人物名世,中年后专意于写意画法,以画风醇厚、老辣著称。20世纪50年代曾参加国防部组织的数十位著名画家合作的《长征万里图》(现藏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创作;1953年为毛泽东主席60诞辰绘《人寿年丰图》,被毛主席收藏(见中央档案馆出版《毛泽东藏画》);为莫斯科北京饭店绘制大型画作《唐花坞》,等等。代表作有《长城万里图》、《龙门石窟》、《石林》、《圆明园旧景》、《祥谦公社》、《司马迁像》等。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庞均,油画家,是徐悲鸿先生的关门弟子。庞均是我国现代艺术先驱、著名画家、工艺美术教庞均摄于2007年10月育家庞薰琹之子。江苏省常熟市人,1936年生于上海。1939年考入杭州艺专(后改为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师承林风眠、潘天寿、黄宾虹、倪贻德、颜文梁等,1942年转学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师承徐悲鸿、吴作人等前辈,195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从1954年到1980年步入专业创作的艺术生涯,先后在北京美术公司创作组、北京画院从事油画创作,副教授。并在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兼职教学。1956年加入中华全国美术家协会,兼职学院教学。1980年家居香港,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校外进修部暨浸会学院艺术系,同时多次举办油画个展。1987年定居台湾,任台湾艺术大学专任教授。1995列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1997列入(IBC)世界“500第一”之列;2000参加上海“庞薰琹三代九人艺术展”;2003列入(IBC)21世纪世界首批500位名人;2004获(IBC)终身成就奖;2006“庞均70”个展于北京;2007列入(IBC)“卓越艺术贡献”之列,列入“世界顶尖100位艺术家”(IBC),获(IBC)达文西油画类奖,首次在家乡常熟美术馆举办个展“乡情与视角——庞均的艺术”。2007年1月退休。现为庞薰琹美术馆名誉馆长,常熟美术馆艺术顾问。从1947年到2007年共计举办个展三十余次。作品有《工地洗衣组》、《御花园之冬》、《文化的见证》等。1959年油画“工地洗衣组”被中国美术馆典藏。庞均最大的成就莫属于他本人的艺术创作所创立的油画东方风格。他的油画色彩既有西方印象派后期和野兽派的综合性优点,有西方式的热情和暴发力,又有东方文人画与诗情相结合的特殊意境和画品,成功地创造了东方式的表现主义。身为油画家,庞均教授认真钻研古典与现代艺术,并巧妙地将西方油画语言融合东方水墨写意,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被评论家称为“写意性油画”。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李方白(1915.11—2001.1)别名李珉,河北冀县人。擅长中国画。1937年肄业于北平国立艺专,1941年毕业于北京古物陈列所附设国画研究班。后任北京古金石书画研究员,北京市美术公司国画组创作干部,中国画研究会理事。作品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写生、《三江风雨桥》,协助关山月、傅抱石绘制《江山如此多娇》。出版有《山君真相》、《李方白、宋继美夫妇合作画选》。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潘素(1915—1992),女,著名收藏家张伯驹先生的夫人,字慧素,江苏苏州人。早年习花鸟,中年转攻山水,晚年善金碧青绿山水及雪景山水。民国时期曾任北平美术分会理事,建国后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理事,吉林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中山书画社副社长,北京工笔重彩画会艺术顾问,北京工笔重彩画会艺术顾问,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等职。她父亲潘智合,是逊清名流潘世恩的后人。与张伯驹先生结婚时,潘素刚20岁。她自幼酷爱绘画,21岁时正式拜师学画。初从朱德箐习作花卉,后与老画家陶心如、祁景西、张梦嘉合作绘画。婚后,她潜心观摩张府珍贵书画真迹,悉心钻研隋唐两宋工笔重彩画法,并陪伯驹游历名山大川,进行实地写生。功夫不负有心人,40年代已崭露头角,尤擅长工笔重彩山水画,承继了细密严谨,金碧绯映的一派,成为我国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家。早在40年前,潘素就曾和张大千两度合作绘画。1981年又将两幅《芭蕉图》托香港友人转给台北的张大千给予分别补绘、题字,完成了二人第三次合作绘画。新中国建国初期,她与何香凝合作绘画;三次参加为抗美援朝义卖作画;1952年还同陈半丁、胡佩衡、吴镜汀等老画家合作一本画册,敬送毛主席,为毛主席祝贺生日。毛主席曾复函并特派秘书回礼答谢。1955年周总理对她的《漓江春晴》给予“此画颇有新气象”的评价。30年来,潘素的创作活动频繁,其作品约有千余幅之多,在国内外多次展出。国家领导人出访时,还曾以她的画作礼品赠送外国元首或政府首脑。她的画推陈出新,独树一帜。我国著名绘画大师张大千先生曾称赞潘素的绘画:“神韵高古,直逼唐人,谓为杨升可也,非五代以后所能望其项背”。潘素曾于北平、西安等地举办个展。1949年夏,潘素把自己的作品与张氏家藏名贵书画在燕京大学贝公楼展出,其多幅山水画:《桂林伏波山》和《希夏邦马峰》等,被收入《全国妇女美术作品集》与《首都中国画集》《桂林山水画选集》,以上画集还被选送到芬兰及瑞典巡回展出,备受称赞。新中国成立后,潘素创作活动频繁,曾与老一辈著名女画家何香凝共同作画,三次参加为抗美援朝义卖。其作品约有千余幅之多,在国内外多次展出。国家领导人出访时,也曾以她的画为礼品,赠送外国元首或政府首脑。1958年,其山水画《临吴历雪山图》被赠送给了英国首相;所临摹隋·展子虔的《游春图》,在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东京时,被赠予日本天皇。据当代资深山水画家、国画理论家关瑞之[1]先生考证并指出:1952年9月潘素与齐白石、徐石雪[1]、于非闇、汪慎生、胡佩衡[1]、溥毅斋、溥雪斋[1]、关松房[1]共九位国画宗师创作了国作《普天同庆》。在画作上的落款为:潘素写坡草。1952年10月5日,毛泽东主席就《普天同庆》[1]的创作给齐白石等写信致谢。(注:信中提到参加创作的八位画家中虽未提潘素,但潘素确是《普天同庆》共同创作的国画宗师之一)。1957年,张伯驹被划为右派,潘素亦受株连,其创作一度低落。张伯驹平反后,她重返画坛,奋笔创作。1980年2月1日至15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分会主办,在北海画舫斋举行张伯驹和潘素伉俪书画联展,共展出作品56幅。1992年4月16日,潘素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77岁;其主要作品有《漓江春晴》、《夏山过雨》、《万松积雪》等;有《张伯驹、潘素书画集》行世。新中国成立后,潘素的创作活动频繁,其作品约有千余幅之多,在国内外多次展出。潘素曾于北平、西安等地举办个人画展。1949年夏,潘素将自己的作品与张氏家藏名贵书画,在燕京大学贝公楼展出,其多幅山水画——《桂林伏波山》、《希夏邦马峰》等,被收入《全国妇女美术作品集》、《首都中国画集》《桂林山水画选集》,以上画集还被选送到芬兰、瑞典巡回展出,备受称赞。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著名写意花鸟画家。山东莱西人。1937年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进行抗日救亡运动,此后又担任过抗日救国大队指导员、政委及八路军民运科长等职务。1940至1945年毕业于延安军政学院和延安高级党校。1945至1950年任山东省胶东区南海公署专员。1950年任北京医院政委。1956年起历任北京中国画院秘书长、党委书记、副院长。新时期专事艺术,并走向艺术创作盛期。崔子范自幼喜爱绘画,先后得到中学美术教师张子莲和国画大师齐白石的教导和鼓励。在北京中国画院任职20余年,长期与画家为友,耳濡目染,获益匪浅。他对中国画传统特别是花鸟画的传统做过深入的研究,吸收了徐渭、朱耷、扬洲八怪、吴昌硕、齐白石以来强调主观表现的大写意花鸟画传统。1986年以后,又大力吸收了西方现代绘画的创新经验,如强调主观感受的再创造,注重色彩对比关系,多用大色块和线条构成,重视几何形体的抽象组合等,丰富了自己的绘画语言。因而崔子范的绘画融传统艺术、民间艺术、西方艺术之精华于一体,创造出了立意新颖,构图简练,色彩绚丽,笔墨朴拙,充满生活情趣,富有生机活力,具有独特的个人风神的绘画风格;既富于传统精神又有创新,既有民族气魄又有现代审美情趣,开辟了大写意花鸟画艺术表现的新天地。1994年崔子范精选佳作122幅,捐赠给中国美术馆,其中包括《春风送暖上衰藤》、《简简单单清清楚楚》、《惟有葵花向日倾》、《枇杷桃》、《枯木逢春》等。曾先后在北京、瑞典、丹麦等地举办过个人画展,并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展出。1991年山东省成立崔子范艺术国际基金会。同年被国家评为突出贡献的艺术家。青岛市建有崔子范艺术馆。出版有《中国当代美术家崔子范精品集》和《崔子范艺术研究》等。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