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于月川(1929.9—)。女。北京人。擅长中国画、美术教育。解放前曾就读于重庆南开中学,早年求学于重庆南开中学及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1949年入伍,。1949年南京解放,参加二野文艺新闻大队,从事美术宣传工作。曾随二野解放军进军西南,参加川南剿匪,并进军西藏,体验了解放军在世界屋脊上行军、筑路和为藏族同胞改善生活所作的努力。1952年入西南美术专科学校进修,1952年由西藏归来,到西南美术专科学校进修1年,1953年入中央美术学院调干班,后转入中国画系,学习中国人物画。师从叶浅予、蒋兆和、张仃、李斛、黄均等。1959年毕业后,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任教,1972年转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任教。主要作品有《夜读》、《第一个春天》、《翻身奴隶的儿女》、《山高水长》、《映山红》、《这里阳光好》。其中《夜读》获第6世界青年联欢节银质奖,为莫斯科美术部门收藏。《翻身奴隶的儿女》为中国美术馆收藏。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其创作多以西藏风情及中国妇女儿童生活为题材,画风朴实,作品构图新颖,人物形象生动,富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情趣。作品《夜读》获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银质奖,为莫斯科文化部门收藏。《翻身奴隶的儿女》、《山高水长》等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和出国展,并被中国美术馆等收藏。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杨筠,曾用名杨赟,1919年5月17日生于山东省德州市。1935年考入北平艺术职业学校,1936年转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1938年到延安,进入“鲁艺”美术系学习;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在晋东南《新华日报》(华北版)工作,成为“鲁艺”木刻工作团团员;同年1月与罗工柳结婚。1942年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1944年到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新正县三乡任乡文书,后兼乡党支部书记。1945年在延安中央党校文艺工作研究室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在北方大学文艺学院、华北大学三部工作。1949年回到北平,后任中国人民大学专修科科长。1952年调中央美术学院,历任人事科科长、政治教研组副组长、陈列馆副馆长、馆长。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83年离休。作品有《织布图》、《养鸡图》等。中央美术学院离休干部、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画家罗工柳先生夫人杨筠同志不幸于2020年4月5日凌晨4:00在家中安祥离世,享年100岁。因在疫情期间不举行告别活动。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袁颖一、原名袁淑芳,女,北京人。擅长中国画。1943年在北京雪庐画社随导师生钟质夫、晏少翔学习工笔花鸟画和人物画。1953年加入中国画研究会,1958年起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染织系国画课教师,副教授。作品有《清芬四溢》、《竹影鹤姿》、《盎然春意》、《冷艳图》等。发表论文《工笔花鸟画的构图与形式美》。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袁杰英(1936.4—)女,北京人。擅长服装艺术设计、民族服饰史。1960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留校,在职研究生。中央工艺美术服装专业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多次举办个人设计作品专场展示、系列设计作品联合展演并赴国外展演。著有《中国历代服饰史》、《时装模特表演艺术》、《中国旗袍》、《新潮服装设计》、《秋的旋律》等。主编《现代服饰论坛》、《获奖作品集》、《国际时装设计师作品大赛中国参赛作品集》、《二十世纪中国服装设计师专辑》等,以及《服装的继承与创新》等论文、译文数十篇。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杨淑卿,女,台湾人。擅长雕塑。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195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班,留校从事创作研究工作。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创作研究室研究员。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有《姐妹》、《泼水节》、《蓓蕾》等。《姐妹》、《春》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延河情》入选建党60周年美展并获奖。:《珍珠女》、《花》、《双鱼》,入选全国城市雕塑设计方案展;《中国少年英雄纪念碑》,入选第二届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展;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汉族,北京人。字一云。画室名百花书屋。擅国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34年拜于非闇为师学小写意花鸟及工笔草虫,兼习瘦金体、篆书,后专攻工笔。1937年入故宫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馆临摹研究历代名画,以宋元工笔花鸟为主,兼学画史、画论并研制国画颜料,历时八年。1946年遵于非闇之命至成都大风堂拜张大千为师,1951年回京。1957年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次年调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1964年调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为教授,1964年为人民大会堂创作巨幅金碧茶花屏风。1971年至1984年为钓鱼台国宾馆绘制巨幅工笔花鸟画。1983年与刘力上为紫光阁绘制巨幅《荷塘清趣》。1984年退休,任中央工艺美院咨询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会顾问,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教授,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副会长,北京花鸟画会名誉会长。擅长工笔花鸟、草虫、蔬果。作品有《沙果双鹊》、《荷花》、《耄耋图》等。出版有《荣宝斋画谱——工笔花卉》、《俞致贞画辑》、《工笔花卉、草虫技法》、《美术画库——工笔花卉技法》(与刘力上合作)、《俞致贞、刘力上画集》等专集、专著。六十年代评为北京市“三八”红旗手。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女,汉族。祖籍浙江富阳,出生于北京。郁风少时受到叔父郁达夫的影响,爱好新文艺。早年入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及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学习西洋画。1935年后历任上海美专附中教师,上海及广州《救亡日报》记者,四战区政治部第三组美术宣传负责人,香港《耕耘》主编,《星岛日报》、《华商报》编辑,桂林广西艺术馆研究员,香港《文汇报》驻京特派员,中国美协副秘书长及展览部主任、书记处书记,《新观察》副主编,《诗书画》半月刊主编。1936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散文集《我的故乡》,论文集《美的世界》等。30年代期间在上海参加救亡运动,为报刊作插图、漫画,并参加演剧活动。抗日开始随郭沫若、夏衍赴广州创办《救亡日报》,后转奥北四战区从事美术宣传工作,1939年到香港任《星岛日报》及《华商报》编辑。与夏衍、叶灵风、戴望舒、徐迟、叶浅予、黄苗子等创办《耕耘》杂志,任主编。并参加香港文艺界协会活动。40年代以后,在桂林、成都、重庆工作,发表散文,举办画展,为话剧团设计舞台服装;其后任重庆及南京《新民报》副刊编辑。50年代以后在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美术馆主持展览工作,并撰写美术评论及散文。80年代以后出访法国、德国、美国、意大利、香港、韩国、澳大利亚并举行画展。2007年4月15日,著名画家郁风溘然长逝,终年91岁。郁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常务理事,北京市政协委员。现任北京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出版散文集有《我的故乡》、《急转的陀螺》、《时间的切片》、《陌上花》、《美比历史更真实》等,编有《郁达夫海外文集》、《郁曼陀陈碧岑诗抄》等。郁风的父亲是抗日战争中殉国的法官、诗人郁华(曼陀)烈士,擅长山水画。叔父是作家郁达夫烈士。郁风少年时期即受家庭熏陶热爱文学艺术。1936年鲁迅逝世时,上海英文《中国之声》杂志在封面首次刊登的鲁迅画像,就是她的作品。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起,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书记处书记、美术馆展览部主任等职。先后组织评选、陈列布置全国美术展览及中外各种专题展览计三百馀次。如1952年的亚洲太平洋和平会议美术作品展、1958年的齐白石遗作展、1959年的李可染个人画展、1978年的何香凝遗作展等都是为美术界所称道的。对于画展,郁风她不仅仅是组织举办者,她自己的作品也多次展览过。1942年,她在桂林、重庆与黄新波、特伟等七八人共同创作举行了“香港的受难”专题画展。1944年在成都、重庆举行“青城峨嵋写生画展”。1948年在上海举行油画、水彩画展。1982年参加法国沙龙展的作品《春风吹又生》获金质奖。1986年,她应邀到德国科隆美术馆举行画展,展示了现代中国水墨画的新面貌,受到了该国艺术界的重视。1988年起在香港、汉城、台北、悉尼,1994—1995年在杭州、北京、广州举办了郁风、黄苗子伉俪书画展,也受到了较高评价。作为画家的郁风,在文学上也有较高的成就,她著有散文集有:《我的故乡》、《急转的陀螺》、《时间的切片》、《陌上花》、《美比历史更真实》、《画中游》,编有《郁曼陀陈碧岑诗抄》、《郁达夫海外文集》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上一页 

 1 

 2 

 …  3 

 下一页» 

 共27条/3页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