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张方震,1934年12月出生,重庆人。擅长油画、美术评论。1959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后留院任教。曾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进修。四川省美协理事,四川美术学院老教授协会会长,四川美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领导,四川省美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长期从事美术教学,为“四川画派”的形成和油画专业成为四川美术学院重点学科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油画有《藏北牧群》、《大白马》、《喀什巴札》。论文有《要注重形式探索》、《我们是怎样进行油画创作教学的》等多篇。出版有《张方震油画专集》。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张仰浚(1921.4—1996.1)陕西大荔人。擅长染织美术、水粉画。1946年毕业于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应用艺术科。历任西南美术专科学校讲师,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教授。著有《黑白灰写生技法》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水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张文瑞(1930.2—)字子愚,河北石家庄人。擅长中国画。1963年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后在四川任职,现任河北画院画师。作品《好熟悉的歌声》、《大学讲坛》、《练》、《凉山在前进》、《林荫塘畔》等参加了国内外展出,多次获奖,并被收藏。编著出版《工笔重彩人物画》。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张采芹(1901-1984),著名国画家,教育活动家。原名学荣,重庆市江津人。青少年时期就读于江津聚奎小学、江津中学,192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先后在四川美专、南虹艺专、成都高师、四川大学等大专院校及女师、石室、树德等中等学校从事美术教学工作。张采芹少时家贫,但他聪明过人,自学成才。16岁时考入江津聚奎中学读书后,苦读不辍,每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学校的奖学金并免收学费。1922年,21岁的张采芹考取了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师从刘海粟、王震、江小鹣等大师。1925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回到四川。在成都,张采芹致力于培养艺术人才。他筹资创办了南虹艺术专科学校,还先后应聘担任了四川美专、四川艺专、成都高师、四川大学、四川师大、成都女师、南虹艺专、树德中学等10多所高、中等院校的美术教授。为四川和我国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桃李满天下。抗战期间,无数人士、机构纷纷迁来四川。成都更是成了文化艺术精英的云集之处。1941年初,为了宣传抗战救国,一群年轻人自筹钱银,在祠堂街挂起了“四川美术协会”的牌子,供职于银行的青年画家张采芹担任常务理事和“总务”。由于张采芹他们的奔波操劳,成都曾热热闹闹举办了许多画展。其中不少个人画展更是引起轰动,如画家张大千、徐悲鸿、吴作人、傅抱石、潘天寿、黄君璧、赵少昂、关山月、马万里、廖冰如、吴一峰、岑学恭等,都先后在这里一显身手办过画展。其中,张大千一人就在成都举行了6次大规模展览。众多珍贵作品的出现,给蓉城的大街小巷注入一股清新之气,吸引着全国越来越多书画界人士的慕名前来。兵荒马乱年代,相当一部分才华横溢的画家落魄来川后,不要说举办画展,就连吃饭都困难。张采芹作为当时四川美协的负责人,表现出惊人的豪爽热情,大尽地主之谊。如1942年2月,著名雕塑家刘开渠来蓉后,在春熙路等地创作《孙中山铜像》、《抗日无名英雄》等雕塑,因通货膨胀,其作品完成到一半就不得不停下。刘开渠整天为经费疲于奔命,他典当了手头所有值钱的东西,还面临破产的危险。张采芹十分着急,他三番五次去找当时的成都市市长余中英、四川美协名誉会长张群等,甚至一次次拿出自己的钱帮助刘开渠。终于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使他完成了作品。近60年来,刘开渠这两尊雕塑成了蓉城厚重历史文化的标志性塑像。1941年春,青年画家关山月一身褴褛流落到成都办画展。为帮助关山月,张采芹深一脚浅一脚出门去找张大千,让他去画展现场捧捧场。结果张大千第一个赶去并豪爽的购买了关山月最贵的一幅画,其他人纷纷效仿,这样雪中送炭接济了关山月一大笔口粮钱。张采芹的义举受到业界内外好评。1942年夏,远在昆明的潘天寿想在成都办画展,由于交通不便,潘自己不能来成都,他尝试着提出将几十件作品寄来,请四川美协特别是张采芹全部代办。张答应了,他冒着暑热四处奔走,帮助潘天寿成功举办了画展。还有,当年岑学恭等人在成都的画展,也同样受到张采芹的无私帮助。张采芹等人主持举办的书画展览搞得有声有色,使四川的美术事业出现了空前繁荣,百花齐放的景象。时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的徐悲鸿高兴地从重庆给张采芹写来信说:“成都的文化艺术氛围如此浓厚,艺术家们的热情如此高涨,实皆有赖于四川美协诸公尤其是采芹、文谟二兄的操劳奋斗,第实为之感佩不已!”。成都解放后,张采芹又一次表现出大度豪爽。1950年初,接受清点张采芹总管的四川美协财产时,张采芹不仅将美协的所有财产全部交出,还搭进了自己的许多东西。据当时统计,他捐出的财产共有房舍10多间、家具286件、现大洋100多块;特别珍贵的是明代大画家陈洪绶的精美山水册页等,另有张大千、徐悲鸿等现代名家的一大批珍贵书画精品,共计232件。这其中,有不少古书画是张采芹自己掏钱收藏的,这些作品一直被他视为性命精心保存。但他以大局为重,将这批价值连城、极其珍贵的名古书画及现代名家作品,统统献给了国家。1962年11月,北京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徐的夫人廖静文女士给张写来一封信,说馆里急需一副徐当年为张采芹画的全身素描画像,希望张将此画寄去陈列。平时张采芹对此画最为珍爱,这是他与徐悲鸿亲密交往的唯一纪念品,且画上又有黄稚祥、谢无量、刘豫波等国学、书画大家的题字,他一时犹豫不决,想了很久。最后,他还是慷慨出手,将画寄往北京。“临别”前一天,张采芹将那幅画挂在卧室里足足看了一个晚上,他颤抖着抚摸画作,目光久久不愿移开。。。。。晚年潜心于艺术创作,1978年后,挥毫泼墨,勤奋创作,几年间作画4200余幅,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珍贵作品。1984年病逝,葬母校聚奎中学白沙黑石山梅林。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职务

    画家简介:诸有韬(1935.8—)别名诸韬,四川自贡人。擅长油画、水粉画、壁画。1959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历任西藏自治区歌舞团美术设计师、中国美术家协会西藏分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作品有《我们是大地的主人》、《挽弓当挽强》、《望果节》等。 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水彩

    职务

    画家简介:周德培(1918.4—1998)别名周一中,安徽枞阳人。从事美术组织工作,历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党委书记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周抡园先生,字岫生,河北大名府人。毕业于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画系。曾任教于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河北邢台师范学校、四川南虹艺专、成都工艺美术学校等院校。抗日战争起后入蜀,解放后一直从事国画与教学,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四川分会理事、成都美协顾问、成都画院画师,名字被收录入《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中国美术馆、四川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馆、辽宁博物馆、深圳博物馆、成都博物馆、齐白石纪念馆、苏东坡博物馆、杜甫草堂博物馆等均藏有先生的画作精品。先生著述有《山水基本画法》,九十年代初有《周抡园山水画集》出版问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四川成都人。著名雕塑家、艺术教育家、收藏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前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特聘教授。20世纪50年代相继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班,受教于吴作人、刘开渠、“泥人张”等当代艺术大师和俄罗斯、法国著名雕塑专家、教授。多年从事美术教育、城市雕塑创作及古代雕塑、绘画的考察、研究与修复工作。大型泥塑《收租院》主要创作者。曾率队修复重庆大足石窟、成都新津观音寺明代雕塑和壁画以及丰都鬼城彩塑群像等。曾参加毛主席纪念堂群雕、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红军长征》群像(集体创作)、中国革命博物馆《二·七工人》雕像(个人创作)。其他个人创作主要作品有:云南大理和新疆《团结颂》《欢乐颂》《和谐颂》大型城市雕塑群像、西昌《彝海结盟》、眉山《苏东坡像》、深圳龙华《抗日胜利大营救》群雕、大型紫砂“万福壁”照壁(获两项世界吉尼斯奖,合作)、四川剑门关大型《三国》石雕系列群像、重庆奉节《刘备托孤》大型彩塑、云阳张飞庙《张飞》巨型铜像、武汉龟山《三国古道》等。此外还规划设计建设珠海“圆明新园”等大型旅游点和海南“天涯海角”历史名人像、北京“十三陵大佛”大型石雕(被誉为世界最大的石砌大佛)、北京紫竹院内紫竹禅寺全部彩绘铜像等共计四十余座主体性、纪念性、标记性、旅游性雕像。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钟道泉(1902—1969),字本立,汉族,四川达县人。以其功底深厚,深得自然之道的中国写意花鸟画著称于世。二十世纪20年代考入武昌美专,毕业后入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专学艺,1926年又随潘天寿、张聿光转入上海新华艺大,其突出的才华深受潘、张二人器重,举荐至吴昌硕门下。其早期作品已深谙昌硕笔意之精髓。毕业后回武昌美专任教,1927年秋,与武昌艺专的创始人蒋兰圃等,成立了以“阐扬国故,振起艺术”为宗旨的湖北第一家民间学术团体“梅社”,号称“梅社十友”。1930年又与唐一禾发起成立武美艺术研究会,举办多次画展及公演,湖北艺术日趋活跃。作品又相继参加了中华民国第一、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其间不仅与齐白石等画界大师,还与陈独秀、顾颉刚、郁达夫、光未然、吴晓邦、李九皋等各界大家过往交厚。至1935年在武汉举办湖北省有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展览《汉口市美术展览》、湖北美术界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时,年仅33岁的钟道泉在国画界已名闻遐迩,其作品被誉“大气磅礴”。抗战初期,湖北画家们宣传抗日,挥毫助赈,钟道泉不仅作品被抢购,还亲自接待参观者参观者和义卖者。抗战后期回四川成都,在省南虹艺专等校一直从事美术教学与创作工作,同时在四川各地举办或参加各类画展,1944年参加教育部第三次全国美展,1947年以个人名义举办“收集欧洲名画片展”,图片中已包含欧洲印象派作品。其间与张大千、徐悲鸿、冯玉祥、李一目、蔡绍序等各界大家交往频繁。在画风上注重兼容并收、道法自然,同时不断探究拓宽中国画的笔、墨、色、纸的表现力。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在各地产生的影响,使其在美术界已享有“西南地区国画宗师”之誉。解放后任四川省文联国画组组长。1956年赴重庆,在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任教,1958年入中国美术家协会。其间政治运动频发,先生与世无争,潜心艺术创作与教学,低调入世,高调作画。尚有作品《红芳晓露浓》参加“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并有西南地区“柯瑝、王渔父、吴一峰、钟道泉、杨济川五人画展”。1961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为其出版《花鸟画小辑》。50年代末,前苏联油画家马克西莫夫观看钟道泉先生现场作画,曾被其胸有成竹、能在短短几分钟时间内笔飞墨舞,转眼间完成一幅出神入化、无懈可击的作品的绝招彻底倾倒。先生以深厚的传统功底,在经历多年的兼容并收之后,后期作品不仅已融八大山人、徐渭、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家之精髓,更凸显出深得自然之道而大气磅礴、清纯超逸的新貌,还成功地将太极之气贯穿于创作过程中,使不少精品呈现出出神入化的境界。其墨气淋漓酣畅、色泽厚重丰润、笔力遒劲饱满、画气豪放苍劲之画作,令人刮目,不仅值得认真研究学习,对中国传统花鸟画继承与发展,更有着不可忽视之贡献。正值炉火纯青之时,不幸于1969年4月,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享年67岁。1977年平反并举办遗作展,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钟道泉国画选》。1999年遗作应邀参加“20世纪天府百年绘画展。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上一页 

 1 

 2 

 … 

 3 

 4 

 5 

 6 

 … 

 7 

 8 

 下一页» 

 共79条/8页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