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祖籍浙江鄞县,上海市人。斋号兰痴草堂、迟悟堂。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浙江省中国花鸟画协会会员。2004年就读于浙江师范大学何水法花鸟画高研班。2005年《柳鹭图》获第六届中国花鸟画展铜奖,同年由浙江省中国花鸟画家协会和浙江湖州瑜文斋画院在省展览馆举办“笔墨传承·朱大醉花乌画展”,2006年由上海朵云轩举办“水墨清华·朱大醉作品展”,著名画家何水法为画展题词。2006年《棕榈图》在北京翰海秋拍以86000元成交,2007年《芦雁图》在北京翰海春拍以6000元成交,2007年由姜宝林先生题词的《春风图》在浙江嘉丰春拍以48000元成交。多幅作品在《艺术名流》、《水墨中国》、《海派书画》、《书画收藏》、《中国画清赏》、《美术时空》等报刊发表。2005年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八开精装《朱大醉画集》。

    居住地区
    上海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张易生1934年10月出生,江苏宜兴市人。教授。196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先后任教于合肥工业大学、福州大学建筑系。中国建筑学会会员、中国水彩画学会会员。其艺术跨越建筑与美术两个领域。建筑创作曾获建筑设计奖等四十余奖次;绘画方面主攻水彩画,参加国内、外各种展览,代表作品有《春江》、《夕照》、《水乡》等,作品先后在合肥、芜湖、南昌、厦门等地举办个展;作品入选赴孟加拉、马来西亚、澳大利亚、保加利亚、韩国及香港展览。出版有《张易生水彩画》,《建筑·速写》、《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作品专辑》等.成就建筑创作方面先后获建筑设计竞赛奖等50余奖次美术创作方面作者创作了大量的水彩画,先后个人展览,入选出国展览,入选国内各种展览个人展览水彩画作品先后在合肥芜湖南昌及南京工学院建筑系清华大学建筑系厦门大学举办个人展览出国展览《漓江夕照》等十余件作品入选赴孟加拉国马来西亚保加利亚韩国香港及台湾等地展出,并被收藏,获奖作品编辑2004年《晨息》参加在香港举办的世界华人艺术精品大展,获紫荆花奖,被收藏,并获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称号2007年《小桥。流水。人家》入选2006年全国建筑画大赛,获一等奖,并被收藏2007年《水乡人家》入选2006年全国建筑画大赛,获三等奖,并被收藏2008年《思乡》入选安徽建筑文化年徽匠绘画大赛,获银奖,并被收藏

    居住地区
    上海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水彩

    职务

    画家简介: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中级美术设计师、导演。自1986年在《新民晚报》上发表第一幅漫画作品起,已有数千幅漫画、连环画、插图作品散见于全国各报刊杂志及出版物,作品两次入选全国美展。自编自导的《鹿和牛》是世界动画电影史上唯一一部完全以竹子作为视觉元素的美术电影,曾获中国电影政府奖优秀影片奖、中国少儿电影童牛奖最佳艺术创新奖、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导演处女作奖等奖项。出版有《笑画眼前事——邹勤漫画精选》、《劳动合同法律漫画读本》等个人漫画专著。曾当选第7届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委员。

    居住地区
    上海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漫画

    职务

    画家简介:主要展览及获奖情况(限3项);1.2009年12月水彩作品《之间NO﹒21》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2.2010年10月作品《之间NO﹒35》入选第九届全国水彩•粉画作品展览3.2014年12月作品《之间NO﹒60》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3个人理论专著(须正规出版物出版的正式出版物并需提供书号,限2本)1.2012年1月安徽美术出版社《基础绘画色彩全程训练•组合静物》2.2012年1月安徽美术出版社《基础绘画色彩全程训练•色彩临摹》4其他艺术成就(美术教育美术组织等)1.上海市美术家协会水彩画工作委员会会员2.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3.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居住地区
    上海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水彩

    职务

    画家简介:朱大白画家

    居住地区
    上海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职务

    画家简介: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市杨浦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200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2009大东方当代油画作品展优秀奖2003年中国首届粉画展优秀作品奖2001年第五届全国体育美术展览32015.9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象形集•张民》画册ISBN978-7-5458-1149-0

    居住地区
    上海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水彩

    职务

    画家简介:周菁:松云堂、淞半斋主,男,1963年2月23日生于上海,广东潮阳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现代水墨书画院副院长作品以山水为主,亦画人物、花鸟、静物,同时对书法和篆刻也有一定的研究。艺术上力求发扬中国民族文化,吸收各类绘画表现的形式,丰富中国画技巧,充实了自己的绘画语言。作品曾多次参加上海和全国性的展出,并被社会各界人士所收藏。主要艺术活动由:1998年出版《周菁画集-黑与白系列(雪)》;1998年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个人“周菁书画展”。2005年作品《天边的一抹亮色》入选“2005·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中国画)”、作品《窗下展开秦甸月笔端题破锦江春》入选“2005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07年–作品《福地》入选第二届“齐白石奖”中国画作品展,获优秀奖。

    居住地区
    上海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周庆云,男,1954年生于上海,1981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后就学于中国美协漆画高级研修班现为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 联合东方文化艺术上海中心艺术委员,职业漆画艺术家周庆云曾在多座城市举办个展, 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和省市美展并获奖报刊、 电视多次报道和专访。

    居住地区
    上海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漆画

    职务

    画家简介:浙江绍兴人,毕业于上海美术学校和上海教育学院。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工作,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黄浦画院副院长。出版有《张复兴画集》等,1900-2000年中国画百年大展入选画家。"锦绣中华万里行"、"彩墨境界"等有影响的学术活动的参展画家之一。2004年获黄宾虹学术奖。作品多有发表,为国家重要场所部门创作多幅大型山水画,为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在张复兴先生的绘画之中,将群山万壑有机的排列而无松散脱气的现象,是其一大特点。换句话说,他的画有一种强烈明快的音乐节奏。众所周知,中国山水画家在观察物象时,采用的是散点透视方法,这种方法不同于西画的焦点透视,在散点透视的过程中,画家一面走,一面看,将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看到的东西组合在一起,形成心象,化成墨象。这种散点透视的方法有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但无庸讳言,也有罗列烦琐,彼此缺乏呼应,不能一气贯之的弊病,但是张复兴先生却将这个问题很好地解决了。这个解决方法的取得途径,就是得力于对宋画严谨的体悟。许多人对宋人之丘壑往往津津乐道,其实,宋画之精髓还是章法整齐、经营合理、虚实得当。古人将万象以一线妙织,如天女织锦似的浑化之理被他领悟,于是,他将古人的这种不传之秘演绎成自己的方法,那就是:将起伏的群山那些无穷无尽的层次人为的压缩,缩小空间感,将中景、近景、远景用简洁的几笔微妙地过度,将万象不留痕迹地溶化在一起,就避免了画面的散与碎。如果说,他的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那么,这个整体的每一部分是独立的,而这个整体的各个局部又衔接的天衣无缝,这就叫匠心独运。这样做,有两大好处:〈一〉、增加了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由于画面中表现的是一个主题,所以,极能吸引人的视觉,这种整齐的画面给人以苍茫博大、气象峥嵘之感。〈二〉、由于是将各种物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画面又显得大而不空,厚实之中又内涵丰富。看他的画如看沙场秋点兵,在排山倒海的大气势之中,有一个个威武雄壮的士兵,挽手昂首阔步、高歌猛进,不知有多少人马,那威势真个震撼人心。这是大手笔的运作方法,如果将他笔下的物象比作排列有序的战阵,那么,指挥这场战役的他,就是一位运筹帷幄的大将军。他的画,物象的有机结合,靠的是本体的内部联系,这种内在的联系表现为一种律动的韵致。而其中的高低起伏、长短快慢所形成的节奏,正是音乐的节奏。这种节奏,源于自然,得之于心,是在和谐的交响乐中产生的。这是一种无声的音乐。庄子说:“无声之中,独闻和焉。”对于这种无声的音乐之和,庄子进一步解释说:“得之于天,谓之天和,得之于人,谓之人和”。天和与人和的完美结合,就是天人合一。在张复兴先生的画中,这种天人合一的美,处处体现地淋漓尽致。我们不妨做一个实验,将他的任何一幅画,采撷其中一部分独立地看,所得到的同样是一幅完美的画。与原画相比,尽管尺幅大小不同,但美是一样的。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完美的艺术品,它的每一部分都是完美的。在物象之间相互穿插过程中,其理暗合于老子《道德经》之言:“高者抑之,下者举之,不足者补之”。这种辨证的思想统一在画面之中,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他追求统治画面的凝练纯化语言和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秘力量,竭力将内美充塞画中,为画赋予一种精神的主题,这是立意,是他先追求画外的东西,先定画外之画和画外之意。他作画时,总是意在笔先,也就是说,不是先画画,而是先立意,是把思想从画外向画内推移。 这个过程是表达个人的寄托和心语,是个人请山川代言的含义。它是一种抽象的语言,有时,作者的情感通过山川来表达,山川不能诉诸于语言,必须由读者解读,这就涉及艺术理解问题。由于读者文化底蕴不同、思想境界不同,理解方式和结果也不尽相同。艺术理解的多层次性会使画面显得更加扑朔迷离。而这正是画面内美产生的主要原因。2,他追求绘画语言的丰富。如果说,绘画之中有一种神秘的力量是因为绘画语言内涵深刻的话,那么,绘画语言的丰富则是其外延的宽泛。这种宽泛的语言是靠什么来表现的呢?我们知道,电视、电脑能够全面地传播声音图象,是靠复杂的集成块来完成的。张复兴先生的画之所以有一股神秘的力量,也是靠这么一个复杂的集成块来传输的。显然,他绘画之中,那层层叠叠的物象就是他传输绘画语言的电路集成系统。庄子说,万窍都可以发出声音。张复兴先生的画也是这样,每一个物象都可以代表自己表达情感,他的画中,四季常青的植被中一股爽朗的清气,这是一种情感的表现方法,而被树林掩映的村寨之中有一种古朴之风,又是一种情感的表现方法。再望上看,又一个村寨,又一层植被……又是另外几种情感的表现方法。这种用相同物象表现主题并不是机械地罗列,而是有目的的、有节奏地安排在不同的地方表现。表现的东西越多,内容越丰富,趣味也越浓。张复兴先生的绘画就是通过这种繁纷复杂的物象来体现自己的情思,画中的物象是无限的,他的情思也是无限的。在构图中,虚实得当是张复兴绘画的另一显著特点。这一特点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在整个画面中,局部强调留白与大面积的物象措置形成对比,以虚破实,实中又有虚。物象的阳面,线条坚挺稀疏,相对为虚,而物象的阴面,则在勾线的基础上,用墨笔皴擦、点虱、渲染,这样做的目的,既可使物象有空间感,立体感,又可使物象朴厚而具有质感。(2)在局部的虚中,不是虚空无物,而是用模糊的笔触点几下,使之似云,似水,似草,似树。或什么都似,或什么都不似,至于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凭观者自己根据相似的物象去判断,推理和猜测,这种做法,正是老子所言:“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物。”在恍惚中将具象引向抽象,使画面增加了一种非此非彼,亦此亦彼的朦胧之感,从而引发一种诗意的畅想。(3)以墨色对比显示虚实又是一种创造。通过墨色的明暗对比,将画面的空间延伸、拓阔。墨有外涨的作用,色有收缩的作用。二者相对应,一收一放,画之中的界面自然而然的扩大。(4)动与静的结合,既增强了画面的灵动,打破了宁静,又增加了虚实对比。这种以动破静,以虚状实的手法是欲实反虚的意匠表现,它起到一举三得的作用。首先,它表现一个浑厚的山脉,表现层峦叠嶂的意境,采取的不是现代流行的一些反复积墨的方法,而是以云水从反面去显映的方法。有云的地方山自然突兀峭拔。古人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须烟云锁其腰乃高。”古人之言不欺人,但到了他的笔下,除了显示山的高大之外,又多了一层显示山的雄浑之意,这是他在前人的基础上的一个创造,比较一下前人和他对画中有云雾出没地方的描述方法可以看出,古人画山,多数是将山头用墨皴得浑厚,但在云与山交汇处,则是用稀疏的线条,以显其被云遮雾障的状态。而他的画中山体,多是在云与山交接处,用浓墨染的浑黑。也就是说,古人表现云,在山头着力,张复兴先生表现云,在山脚着力。这种和古人反其道而行之的方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云与山对比十分强烈,虚空的云将朴茂的山势衬托的更加巍峨雄壮,从而使一股浩然之气扑面而来。其次,他特喜欢在画的右下角用云来烘托气氛。他往往将左边的画面拓实,显然,这种被拓实的画面尽管出现在左边不起眼的地方,但仍然会使左边过于迫塞。这时,他巧妙地用一条山溪来破其迫塞。动感和虚感于是就同时出现了,这还不是作者匠心独运的充分体现,那么,作者匠心独运之处体现在哪个地方呢?这是我们要探讨的最后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他画出了水的速度和声音。那一溪空明澄碧的清水从远处飞流直下,给人以爽心悦目的感受,仰望这条蜿蜒的山溪,会把你的胸中积垢洗的干干净净,闭上眼睛,仿佛一股清凉的水气扑面而来,你会情不自禁的去擦拭溅在脸上的水珠。如果你是一个情怀浪漫的人,你会脱口吟出古人的诗句,或许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或许是“万山不许一溪奔”,或许是“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等。总之,相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至于什么样的含义是他的初衷,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他从结构上以溪水破实,使画面两边和谐相称,又用溪水增加了山的质感,最重要的是以溪水抒发了自己的情怀,这种作法,不正是顾恺之所推崇的“迁想妙得”的结果吗?

    居住地区
    上海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浙江宁波人,高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美术家协会副主席。2000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现代水墨研究生课程班。著有《张渭人画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艺术与大家人物卷-张渭人》中国文艺出版社2012年。《大家气象—张渭人作品集》中国画报出版社,2017年获奖:2005年作品《时尚派》获上海市美术大展艺术大奖(被上海美协收藏);2005年作品《金秋欢语》获全国首届写意画大展,优秀作品奖;2005年作品《小憩图》获全国体育美展,优秀作品奖;(并被中国体育博物馆收藏);2006年作品《港区建设者》获文化部“群星奖”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奖;2010年作品《假日书香》获上海市民美术大展一等奖;2013年作品《即将消逝的老墙》获上海市第17届“江南之春”一等奖;2014年作品《读者》获第五届上海市民美术大展,一等奖;2014年作品《摇滚校园》入选第12届全国美术作品展;2015年作品《留守太行山的老农》获上海市中国画大展,优秀作品奖。2016年作品《乡村少女》获第六届上海市民美术大展,一等奖。2017年作品《地铁线风情系列艺术家年表2016年作品《新路》入选“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上海市美术作品大展”;作品《特卖》入选2016年上海市中国画小品展2015年4月参与上海美协组织的“魅力台州”上海画家画台州采风创作活动.6月完成作品“台州—路桥文化礼堂暖人心”巨幅作品.7月作品在北京首都国家博物馆展出;9月作品移师浙江台州展出。并在上海美术杂志上发表.7月20日应淮安《周恩来纪念馆》盛邀创作“人民的总理”肖像画,赠该馆收藏.8月作品《家有老母》参加上海第18届“江南之春”画展,获二等奖.9月作品《史迪威将军》入选第八届上海美术大展(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10月作品《留守太行的老农》入选2015年上海中国画作品大展,获优秀奖.2014年6月作品《摇滚校园》入选第14届全国美展.10月作品《读者》获上海市民美术大展一等奖.11月作品《有兰室自馨》入选上海美协2014年中国画小品展.2013年7月作品《即将消逝的老墙》获第17届“江南之春”画展一等奖2012年8月参加华东6省市美术家协会联合举办的中国画展.9月应香江画廊邀请赴德国汉堡举办花鸟画4人展.10月在香山美术馆举办“水墨意蕴张渭人中国画展”.2011年作品《书城求知》参加第六届中国美协中国画精品展.作品《希望》参加第16届上海“江南之春”画展,获二等奖.作品《选书记》参加2011年上海美术大展.2010年作品《三虎图》参加“虎虎有声迎世博虎年画虎全国中国画邀请展”;作品<云南摩梭风情>参加“光华百年—世界华人庆世博美术作品大展”.6月在上海恒源祥香山美术馆举办“水墨意韵”张渭人大写意中国画展.2009年作品《水墨人物系列》参加由解放报业集团.新闻晚报和上海意象画派联合主办的”奥运,意象风中国画邀请展”..作品《阳光,绿波,健儿》参加由上海文联,上海文广局,上海美协主办的”奥运畅想,上海美术作品展”.作品《探梅图》参加第五届中国美协中国画精品展.作品《休闲的日子》参加2009年上海美术大展;作品《云南风情系列》参加“永远的风景—迎国庆60周年中国画油画邀请展”;作品《第一时间》参加全国第2届双拥书画作品展,获二等奖.2008年作品《唱不尽心中动人的歌》参加上海市迎十七大美术作品展。作品《太行山人系列》参加上海美协主办的”2008上海水墨人物画艺术展”2007年参加上海“当代.笔墨”艺术大展.参加“水墨边缘”上海中国画邀请展著有《张渭人画集》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10月赴北京参加全国第二届当代中国画学术论坛,作品《流动的都市人》等三幅作品同时在京参加全国中国画创新作品展.2006年《港区建设者》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上海美展2005年参加自由的情怀——上海当代八家作品展.《小憩图——写女足球队员训练生活》参加第6届全国体育美展获优秀奖并被中国体育博物馆收藏.《金秋欢语》参加全国首届写意画展获优秀奖.《时尚派》参加2005年上海市美术大展获艺术大奖,并被上海美协收藏.2004年《山村夕阳红》参加第十届全国美展上海地区作品展.《伲社区里的老头》参加第二届全国中国人物画展.参加上海美协第十届雕塑.绘画联展.2003年《回归》参加上海市第十一届“江南之春”美术作品展,获二等奖2002年《相聚重阳》参加纪念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2001年《山村五老图》参加第十届“江南之春”美术作品展,获二等奖.《焊接人生》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上海美展.《画室三月》参加2001年上海市美术大展.1999年《瓶花》参加庆澳门回归上海市美术作品展1997年《醉酒图》参加中国艺术大展-当代水墨画展并被上海书画出版社收藏1994年《兰风》参加第八届全国美展上海地区作品展1993年《板桥得兰》参加上海、浙江、江苏三省市人物画展1980年《点滴捐公》参加上海、哈尔滨、天津三省市青年画展

    居住地区
    上海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