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孙敬(1931.3—)天津人。擅长油画。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曾在吉林省文化局美工室、人民教育出版社任美编。天津美术学院教师。作品《清心》入选中国油画年展。出版有《素描基础》等。

    居住地区
    天津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孙本长(1956—2003),1956年9月21生于天津,籍贯河北沧县,1974年考入天津工艺美术学校,1977年毕业留校任教,从事国画创作和教学工作,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师从著名画家赵松涛先生;2003年8月12日英年早逝,享年47岁。擅长中国画,其主要作品有《太行山》、《秋之畅想》、《地久天长》等,其中《巍巍太行》获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89年,代表作品《河原嫁女》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中国美术家协会首届“齐白石基金奖”及日本日中会馆大奖;1992年获天津市第五届鲁迅文艺奖。叶浅予先生发表评论“不能不为《河原嫁女》这幅构图翘起大拇指,祖国的大好河山与民风民俗相衬托,构成天人合一的巨制,真是气象万新,动人心魄。不愧为七届全国美展中的佼佼上品。”1997年被中国文联评为“中国画坛百杰”;出版专著《孙本长中国画作品》、《孙本长现代工笔绘画作品集》、《孙本长雪域西藏摄影集》、《孙本长西藏美术作品集》。冯骥才先生在孙本长画册作序时,给他的山水画定名为“文化山水”。“不知道孙本长是否有意无意与这个遥远的传统相接。但他在他擅长的山水画里同样融入了一种生活文化内涵。我称为‘文化山水’但特别应注意的是,这样山水画对于马远只是偶然为之,但它却充满了本长的世界。正因为这样,使得本长的山水在当前画坛独树一帜”。孙本长在中国画坛上甘于寂寞,潜心创作,不断探索,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为艺术呕心沥血、执着追求永不满足的艺术家。他的绘画作品树立了自己特有的艺术面貌,自成一格,形成了迥异于他人的艺术程式和绘画语言。他的代表作《河原嫁女》一画三奖(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首届中国美术家协会“齐白石基金奖”、日本日中友好会馆大奖)被著名书画家王学仲先生称为“一代名图”;他的山水画被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天津文联主席冯骥才定名为“文化山水”。天士力集团副总裁张建忠对本长先生的画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说,时间将告诉人们,历史将告诉未来,曾经有一位画家用他的生命和爱成就了一个叫“文化山水”的画派,他的作品荣耀了高山大海、雪域莽原,更荣耀了津沽大地中国画。他谈到,天士力集团愿借研讨会这颗火种将本长先生的艺术生命继续延续,将本长先生未尽的事业得到发扬,更愿结交更多的艺术界朋友,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推动中国画不断创新和发展做出贡献。京津及深圳的学者、美术评论家,资深画家一致认为,孙本长的艺术创作对美术界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贡献,为美术史留下辉煌的一页;他创作的艺术作品构成永恒的魅力,不仅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同样给艺术史学家们留下了一些值得深入探究的课题。

    居住地区
    天津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孙炳昌(1949.3—)河北丰润人。擅长中国画。1982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任天津戏剧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作品《回娘家》获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奖并由中国美术馆收藏,《暮歌》参加第七届全国美展并获中华杯中国画大赛三等奖。

    居住地区
    天津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孙廷卓男,1939年生,河北省玉田县人,1961年在天津美术学院毕业即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会员、新加坡共和国新神州艺术院高级荣誉顾问、泰国、曼谷中国画院名誉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委员。作品《一个奇迹》《海边晚歌》《思索》《老人像》《送肥》《春耕图》《迎春曲》《接班的人》《一个奇迹》《小白桦》《迎春曲》《戚继光》《晨》《夜过三峡》《秋》《孙夫人墓》《林中曲》《津门故里》《桂林山水》《外国建筑白描选》《世界居民》孙廷卓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级美展并在刊物上发表,一些作品在美国、日本、香港、新加坡、台湾展出发表。其作品《送肥》、《春耕图》、《迎春曲》在《人民日报》及《黑白木刻集》发表,《接班的人》在《美术》、《新港》上发表并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一个奇迹》在全国美术作品展展出,《海边晚歌》在《美术》上发表并参加全国版画作品展。《小白桦》参加京津沪水彩画联展。《迎春曲》在美国费城展出并在《美洲华侨日报》上发表。《戚继光》长城博物馆收藏。《晨》、《夜过三峡》在台湾展出并在两岸美术作品集上发表,《秋》、《孙夫人墓》、《林中曲》、《津门故里》、《桂林山水》参加七、八、九、十、十一届亚洲水彩画展,在日本、新加坡、台湾等地展出,并在画册中发表。《外国建筑白描选》一书由漓江出版社出版,《世界居民》画册由山西出版社出版,《素描》一书由新蕾出版社出版,《风景素描写生技法》由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版。1996年荣获中国版画家协会颁发的“鲁迅版画奖”1997年荣获江苏举办的书画作品大赛银奖、泰国举办的东南亚国际现代名家水墨展金奖名字与成就已被刊入《中国美术年鉴》、《现代美术家名人大辞典》、《世界华人艺术家成就博览大典》、《中国当代书画家名人大辞典》、《中国名人录》、《世界名人录》、美国传记研究院的《国际杰出人物名录》等几十部辞书。

    居住地区
    天津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天津人。擅国画。天津画院。十余岁始临摹古代绘画之复制品,15岁因贫寒轰学,学徒后为职员,仍自学绘画。19岁随刘子久习画。曾任天津美术出版社编辑部副主任。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画院专业画家、一级美术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天津市国画研究会副主席、天津画院一级画师(教授)、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天津市国画研究会副主席。作品有《太行十月》、《秦岭烟云》、《峨眉天下秀》、《山居图》、《李白诗意》等入选全国美展,有作品获奖。出版有《孙克纲画集》、《山水技法》、《山水课画稿》等十余种。

    居住地区
    天津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汉族,原名奇峰,曾用名琪峰,别署双槐楼主、求异存同斋主。1920年1月生于山东省招远县。1947年毕业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科。曾先后从师于徐悲鸿,黄宾虹、李苦禅、王友石、汪慎生等名家。擅山水、花鸟、书法、篆刻,兼通画史、画论,曾任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绘画系与工艺系主任、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等职。现为天津美术学院终身教授,西泠印社理事,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天津市海河印社社长,北京中国画研究院院委等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其书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一些大型展览,并在日本、美国、西德、法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在北京、南京、天津、大原、济南等地举行个人画展或书画展。所著文章曾发表于《中国画》、《美术》、《中国画研究》、《艺术研究》等刊物,著有《中国画技法》(第一辑)、《孙其峰画集》、《孙其峰书画选集》、《花鸟画谱》、《孔雀画谱》、《花鸟画构图小稿》、《花鸟画技法》、《孙其峰教学手稿》等书;另著《画花鸟》已由台湾图书艺术公司印制发行。元人赵孟頫有一首很著名的《自题秀石疏林图》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这首诗形象具体地道出了书画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明人董其昌也说过:“古人如大令(王献之),今人如米元章(芾)、赵子昂(孟頫),善书必能善画,善画必能善书,其实一事耳。”又说:“素师(怀素)书本画法,类僧巨然,巨然为北苑(董源)流亚,素师则张长史(旭)后一人也。”这也是对书画同源的极好论说。自唐人张彦远倡导“书画同源”之说以后,书画兼精的艺术家,可以说是代不乏人,孙其峰先生就是一位书画都很擅长的艺术家,当我们观赏他的书与画时,便能感受到两者之间的交融和相辅相成。

    居住地区
    天津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沈尧伊1943生于上海,祖籍浙江镇海。196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6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先后在天津美术学院、中国戏曲学院舞美系、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任教,现为教授、博士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版协连环画艺委会委员,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第四届、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文代会代表,文化部(1992年)优秀专家和国家人事部(1999年)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作品有版画《跟随毛主席在大风大浪中前进》《鲁迅与青年》;油画《而今迈步从头越》《革命理想高于天》;连环画《烽火里程》《战地日记》《白马》;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获四项金奖。沈尧伊关注长征,绝非因为今年是长征70周年的缘故。从1975年至今,他已经5次独自走访长征路线,创作了大型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与大型油画《遵义会议》等经典作品,长征题材始终占据他艺术生涯中的核心位置。他要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风景画展了,这可是让包括圈内人都感到好奇的消息。人们知道沈尧伊,大多是因为他笔下反映长征的大型连环画《地球红飘带》和油画《遵义会议》。把握历史题材,刻画革命领袖,这是沈尧伊在大半生绘画生涯中孜孜追求的。原来进入新世纪以来,除了参加筹建人大徐悲鸿艺术学院、在绘画系任教,沈尧伊还在默默开辟自己另一个绘画天地。风景画展的名字依然冠以“长征之路”,这是沈尧伊不变的主旨。展出的121件作品中,一部分以长征沿途的景象为素材,却引领着画展表达原生态美的主题。“当今人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特别关注,因为每个人都感受自身与生存环境联系紧密,而人为的破坏又太严重了。我是老师,每年要带学生下乡写生,常年画长征题材,在沿途又积累下很多素材。”世纪之交的这几年里,沈尧伊每年画百幅以上的写生和记忆画,仿佛又经历了一次大学,《长征之路,沈尧伊风景画展》就是这次学习的成果汇报。而这次画展还将是他继续描绘长征的一个新起点。沈尧伊关注长征,绝非因为今年是长征70周年的缘故。从1975年至今,他已经5次独自走访长征路线,创作了大型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与大型油画《遵义会议》等经典作品,长征题材始终占据他艺术生涯中的核心位置。

    居住地区
    天津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山东荣城人。擅杨柳青年画。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历任《天津画报》社、天津美术出版社编辑。天津杨柳青画社副社长、副总编、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理事。童年记忆中便是外患频仍,“七.七”事变后,胞兄投笔从戎,献身抗日洪流,从此家破流离。自幼酷爱美术,43年故乡解放后,参加学生抗日救国会活动,经常参与美术时事宣传。49年秋,以同等学力考入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翌年“艺专”更名为中央美术学院,入绘画系。建院方针是“满足国家对美术普及干部的需要,培养能掌握造型能力的通才”。除常规学习外,还到工厂、农村实习。毕业创作《革命老汉话当年》便来自于生活,首次发表于“工人日报”等报刊。53年毕业后,分配到天津美术出版单位从事创作。经常深入工厂、海港、农村以及市政建设工地写生,每年有大量作品发表,年画《塘沽新港》首次入选全国美术展览。继而赴建设中的黄河三门峡水利工程和中国第一拖拉机厂工地采访,写生作品发表于报刊。此后致力于有悠久历史的杨柳青木版年画,汲取艺术营养,开拓继承创新之路。立足生活,反映现实,创作了《春风十里桃花香》、《迎春图》及《山鹊山鹊别处啼》等较有影响的作品,都相继展出发表于全国美展与各类刊物,文化部有关部门先后选送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卢森堡、瑞士等国展出。63年4月列席全国文化艺术工作者联合会全委扩大会议,亲聆周恩来总理题为“做革命文艺工作者”的报告,强调文艺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明确创作方向,坚持深入生活,努力艺术实践。65年经中央文化部选派,参加西藏自治区筹备工作的美术创作。深入广袤农牧区、登雪岺、涉冰川,画了许多速写,实录民主改革与藏胞风情生活,对人生与艺术感悟收益颇丰。66年参加由中央文化部主办的美术创作班——以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为题材的新年画(后因政治运动而中止),“文革”期间,借调赴山西大同煤矿阶级教育馆,创作矿工苦难家史组画。又天津市革命委员会抽调参加为人民大会堂天津厅,创作新杨柳青年画。同期还赴南昌、井冈山、瑞金等革命纪念地画了大量速写,与曾在延安、西柏坡等处的写生作品,记录了历史遗迹与革命先辈人物形象,都弥足珍贵。除此,主要作品还有反映瑶族生活的《瑶寨山高亲人来》,反映彝族生活的《欢送劳模上北京》、《青山谣》,反映藏族生活的《喜望高原日日新》、《崭露头角》,以及以“子弟兵母亲戎冠秀”为模特的《学习老英雄继续新长征》等,大都入选全国美展。中国对外展览公司先后选赴日本、奥地利、加拿大、马耳他、爱尔兰等国展出,原作与复制品由国家美术馆、博物馆及展出国收藏。79年春节,由天津市革命委员会主办、天津杨柳青年画在首都中国美术馆隆重展出(其中现实题材部分,入选本人作品多幅)获得赞誉,中央文化部曾邀各国驻华官员二百余人莅临参观。盛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浓厚民族色彩,充满生活气息,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优秀传统艺术”(摘自79年2月“文化交流情况反映)。此后应邀在深圳展出,吸引包括港澳地区观众与媒体好评。同期作品《匠门虎子》、《春晖颂》等,均入选全国美展并获奖(包括天津市鲁迅文艺基金奖与优秀作品奖)。入编《中国美术年鉴》、《中国获奖美术作品画库》及《中国美术全集》。94年获中央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美术家协会及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联合颁发荣誉证书,表彰“为年画事业作出长期和突出贡献”。先后还出席全国工艺美术代表大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以及全国文学艺术界第四届代表大会。多年来一贯坚持深入生活,反映新时代,同时争取一切机会向传统艺术学习。寻访敦煌、龙门石窟、秦皇汉武唐宋陵墓文物、永乐宫壁画、晋祠彩塑、大足石雕以及西藏著名寺院…..摹绘古代艺术珍品。足迹遍及名山大川,饱览名胜古迹,风俗民情,都留下许多纪实作品,实践了美术家行万里路,广识博览的夙愿。退休后,于97年在天津艺术博物馆举办个人作品展览,部分展示大半生艺术业绩,既是回顾与总结,同时开启了新的探索与追求。此前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著名美术教育家及著名画家叶浅予先生,曾函勉在继承创新事业上取得的成就:“对艺术的百花齐放,尽到了自己的努力”。回首既往,无怨无悔,纵目前程,犹须奋搏。自退休至今,依然坚持民族性与个性化的艺术道路,逐步向写意方向拓展:取材神话与历史故事,以明教益;绘民间神祇传奇,以彰善祛恶;写松柏贞木,以表心怀;画花卉景物以寄意抒情。而独有所锺,屡画不厌的是雕鹏,借以寄托心志。艺难适众,我行我素,臧否由人,乐艺终生。作品有《春晖颂》、《春风十里桃花香》、《学习老英雄继续新长征》、《匠门虎子》等。作品获全国第三、四届年画奖。论文有《继承为了发展,发展必须创新》、《杨柳青年画的雅俗共赏及其民族文化价值》等。词条图册

    居住地区
    天津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孙兆年(1903—1980)。天津人。擅地毯设计。天津工艺美术设计院。原天津工艺美术学院染织研究室地毯组组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居住地区
    天津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上一页 

 1 

 2 

 …  3 

 下一页» 

 共29条/3页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