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李培戈(1939.—)辽宁锦州人。擅长水墨画、版画、插图。1960年北京艺术师范学院美术系毕业。1972年任北京出版社美编。1980年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研究生毕业,后任《人民文学》社美术编辑、副编审,中国文联出版公司编审。作品《待渡》及《黄河东流去》插图组画前12幅为中国美术馆收藏。1986年获全国插图创作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刘千(1932.4—)江西萍乡人。擅长中国画、美术理论。1949年参加解放军,从事美术宣传工作。1956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先后任中国画系干事、院长秘书、校刊编辑、图书馆领导组长、民间美术系支部书记兼系副主任等职,副教授。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艺术顾问。编著有《贺友直谈连环画创作》、《连环画十家》、《刘千山水画集》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雷正民,1933年出生于山西省太原市,原籍平遥。1949年毕业于华北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科,195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活跃于当今画坛的著名画家、美术评论家。1978年以来任职于中国美术家协会,长期从事美术组织领导工作和社会艺术活动,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文化部美术组长,八一电影制片厂美工、编辑,原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常务书记、第八届全国美展组委会秘书长、全国首届中国山水画展评选评奖委员会主任、全国首届中国花鸟画展览组委会评委会主任、正义和平国际美术作品展览评委会主任、中国美术家丝绸之路考察团团长等。兼任社会职务有中国书画家联谊会顾问,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顾问,中国清风书画家协会顾问,中国同泽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浙江美术报顾问,北京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兼艺术美学研究会会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理事,鲁艺校友会常务理事,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副会长,北京中华文化促进会艺术美学研究会会长等。站在画家雷正民的山水画前,展目欣赏,那豪壮森然的气势,夺人心魄,恰是“合景色于草昧之中,味之无尽;擅风光于掩映之际,览而愈新”。雷正民擅长于作大山大水,以气势恢宏、笔墨洒脱见长,讲求笔与墨、墨与色相融,巧妙施用黑白虚实的对比,营造“尺幅千里”的空灵意境。他所作的《大江雄风》、《不尽长江滚滚来》、《洪流震寰宇》等都是代表。力度、气魄、境界、这是雷家山水的基本格调,多少也显示了画家北方人耿介的性格。他的山水画是写景、抒情、寓意的综合,比如《雄奇太行秋》,强调山石的劲建,山势的峻拔,秋色的灿烂,不仅是大自然太行的雄奇,而令人联想到这里艰苦卓绝的人们,以及抗日战争中可歌可泣的游击英雄。它如《横空出世》,《长河夜月》等都令观者产生深层的遐想。的确,雷先生的山水画是对大自然感应、激情、想象、构思、笔墨综合的产物,他极喜欢登山漫游,据说近期他去游鹤山,即与诗中开门见山写到“喜见青山腿脚轻,穿林夺路急登峰”之句,可见其是一位激情涌动的人物。因而在艺术思维方面他是相当开放的,表现在他的画作中重意精法,既有线的交织,又有块面的对比,重皴法,不为古法所囿,而自创纵横散笔之迹表现丰富的山石结构,尤善于用水,浓淡干湿使笔墨变化无穷,更钟情于流泉、飞瀑的描绘,给画面带来似有音响的亮色和活力。这一点曾得到老一辈画家蔡虹先生的赞许,并嘱多玩味蔡老家乡庐山瀑布飞湍,以使艺术大进。在追求雄浑键的气度之外,我们可以看出,雷先生也注意于秀润灵动的一面,在探索“气势雄远”与“神韵幽闲”的结合,这在他朴拙然而明丽的江南水乡系列中可见端倪。如《灿烂秋山》等作品中,明显可见有抽象的成分,以期达到空灵虚幻、“山色有无中”的境界。雷正民先生1949年随华北大学文学院美术科与国立北京艺专合并,成立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深造。1951年参抗美援朝在志愿军总部文化部工作,50年代中期曾在八一电影制片厂任职,1978年后在中国美术家协会,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常务书记。参加和主持美协的组织领导工作和艺术活动。在漫长的40多年内一直坚持美术创作,早期以年、连、宣为主,70年代后主攻中国画山水,卓有成绩,形成个人独特面目。他十分注意广泛的文化修养,60年代拜吴玉如先生为师学习书法,所以他写的一手刚柔相济开张大度的行草。他自幼喜好文学,除认真自学完成电大文学课外,曾拜《词源》主编之一的刘叶秋先生为师,学习文学。60年代写过不少电影评介,在美协任职期间写过许多美术评论,出版有《美术现状散评》一书,并主编有《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出版过《雷正民画集》可知雷正民先生不仅是一位具有特色的山水画家、书法家还是一位勤奋的美术评论家,在艺术上有诸多建树。现在,画家雷正民摒弃业务行政杂务,全力以赴主攻美术创作,游历,读书,思考挥毫,潇洒地生活与创作,也届“人书俱老”的境地。画界朋友相遇,每每赞扬雷先生的新作别开生面,不断翻新,趋于大成。雷正民长期坚持美术创作和撰写美术评论。七十年代后专攻中国画山水画,其作品以气势恢宏、笔墨洒脱见长,融汇北派山水之劲健与南派林泉之秀润,立足现实。借鉴新机,笔墨、意境、意象,凝结为传统出新、时代风格、自成一家的佳作。代表作有《中华大地》、《横空出世》、《古壁泻泉》、《江峡飞渡》、《顺流而下》、《莽野秋泉》等。八十年代以后,屡有作品参加全国性、专题性画展。先后带团访问日本、法国、德国、新加坡等,进行学术交流,并有作品在法国、德国、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展出和收藏。专业论著方面主编有《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当代中国画家作品选集》、《全国水彩画作品集》等。著有《美术现状散评》,并参与《当代中国美术卷》编著。出版有《雷正民画集》等。1949年毕业于华北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科195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1951年后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文化部美术组长、八一电影制片厂美工、编辑1978年以来先后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办公室主任、会员部主任、创作评论委员会负责人等职。社会职务北京荣宝画院顾问,中国神剑文学艺术学会顾问,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21世纪艺术发展委员会主任,中国林业文协副主席,全国体育美术促进会副会长,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副会长,中国国画家协会主席,北京文化促进会艺术美学研究会会长等。其长期担任美术组织领导工作,多次主持大型学术活动,如第八届全国美展组委会秘书长、全国首届中国山水画展览评选评奖委员会主任、全国首届中国花鸟画展览组委会评委会主任、正义·和平国际美术作品展览评委会主任、中国美术家丝绸之路考察团团长等。他一直不懈地从事美术创作和撰写艺术评论。七十年代后专攻中国画山水画。五、六十年代作品曾参加过全军美展等,还参加过赴莫斯科的造型艺术展,八十年代以后,屡有作品参加全国性、专题性画展。先后带团访问日本、法国、德国、新加坡等,进行学术交流,并有作品在法国、德国、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展出和收藏。艺术上尊循传统出新,讲究笔墨意趣,广泛吸收借鉴,倾心抒发胸襟,表现时代精神。作品:《中华大地》、《横空出世》、《古壁泻泉》、《江峡飞渡》、《龙庆风光》、《山野泉流图》、《渔村清晓》、《不尽长江滚滚来》等。著作:《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当代中国画家作品选》、《全国水彩画作品集》等。并参予《当代中国·美术卷》编著。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李恒辰(1940.3—1993.2)辽宁大连人。擅长书籍装帧、版画。1959年毕业于大连业余艺术学校美术班,1964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美术编辑、美术编辑室主任。作品有木刻《修造渔船》、封面设计《贺宜作品选》、插图《伊索寓言》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李行健(1934.3—)天津人。擅长雕塑。1953年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1955年研究生毕业。中央美院雕塑创作研究所研究员。作品有《为了和平》、《矿工》(获青年美展二等奖),《群鹿》、《宁宁》、《金凤展翅》、《鹿回头》、《冯玉祥将军》(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龙腾虎跃》、《冯玉祥将军纪念碑》、《单卷像》、《于方舟烈士纪念碑》、《作家肖乾》、《阿拉法特》、《亡国的控诉》(抗日战争纪念馆藏),《音乐家马思聪》、《峥嵘岁月》等。(19343—)天津人。擅长雕塑。1953年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1955年研究生毕业。中央美院雕塑创作研究所研究员。作品有《为了和平》、《矿工》(获青年美展二等奖),《群鹿》、《宁宁》、《金凤展翅》、《鹿回头》、《冯玉祥将军》(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龙腾虎跃》、《冯玉祥将军纪念碑》、《单卷像》、《于方舟烈士纪念碑》、《作家肖乾》、《阿拉法特》、《亡国的控诉》(抗日战争纪念馆藏),《音乐家马思聪》、《峥嵘岁月》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汉族,生于北京,字壮北,祖籍山东省高唐县,为李苦禅之子。自幼随父学画,后入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毕业后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创作题材广泛,人物、山水、花鸟、走兽皆能,注重兼收并蓄,不囿于一家一法,画风随画意而多变,却能各得其妙。1976年起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在报刊上发表,主要作品有《黄帝选像》、《周文王》、《老子》、《孔子忧道图》、《楚山女神图》、《五色土回想曲》、《启航图》、《群猴图》、《猫菊图》、《乳虎图》等。亦擅书法,业余喜诗文,习《周易》。其事略被载入1987年——1988年英国《世界名人录》和《远东澳亚名人传记》。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著作有《苦禅宗师艺缘录》、《易经画传》、《李燕画集》等。现任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李苦禅纪念馆”副馆长,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风》栏目特邀主持人,“齐白石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国际周易学会”会员与“中国周易研究中心”特邀副研究员等职。他创作的历史上第一部《易经画傅》以中、英、法、德、西班牙文发行于世。现在则策划、主持介绍北京曲艺历史、曲种的十一集电视系列片《胡同古韵》。其夫人美术教师、学者孙燕华则是他主要事业的最佳协助者。他正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乾乾”精神而长足奋进!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 林福厚(1936.3—)山东掖县人。擅长美术设计与教育。1953年入东北美专附中,1961年毕业于捷克布拉格工艺美院,主修展示、环艺及工业设计专业。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曾获全国科普美术展览设计一等奖。出版专著有《灯具设计》、《家具设计与室内布置》、《展示设计精要》、《透视网格与阴影画法》、《展示设计》、《世界著名展示空间与道具设计大图典》、《建筑装修做法与施工图》、《室内设计》、《生活美指南》、《新生活百科全书》。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生于北京。现为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现代没骨画派主持人,东方现代泼绘艺术研究会会长,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美协会员,北京美协理事兼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优秀专家。曾举办个人画展并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展事际交流活动,倡导组办过“现代没骨画展”等学术性联展。出版个人专集有:《李魁正画选》、《李魁正画集》、《魁正泼绘画集》、《百杰画家?李魁正》、《当代实力派画家精品李魁正》等。发表论文有:《线意和色调——谈工笔花鸟画的继承和革新》、《工笔花鸟画的时代性》、《没骨画的重新崛起》、《骨法用笔于尚骨精神》、《历史的辉煌——我崇尚宋人花鸟画》、《现代没骨与泼绘——我的艺术探索和实践》、《我的创作观》、《时代的情怀时代的风范——论郭味蕖的花鸟画艺术》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罗铭(1912.9—1998.10),字西甫,别号西父,男,广东普宁南径人。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创新中国画,蜚声海内外。自幼受家庭环境熏陶,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30年,中学毕业后于广州烈风艺专学西洋绘画。不久考入以西画教学闻名的上海美专学西画。后又进入以弘扬国粹艺术著称的上海昌明艺术专科学校艺术教育系学国画,师承王一亭、黄宾虹、贺天健、潘天寿、王个簃、诸闻韵等名师。1931年毕业后,在潮汕地区普宁师范教美术并举办画展,名震岭东。1947年起,游东南亚泰国、新加坡、越南、印度尼西亚各国及港台地区,后侨居马来西亚槟城,写生作画,举办画展,影响甚大。其画被誉为中国创新派,享誉东南亚。1952年载誉归国,应徐悲鸿院长之聘,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讲师。1954年,在北京和李可染、张仃举办三人山水写生画展,开中国山水画一代新风。1959年,应刘蒙天院长之聘,任教于西安美术学院,为副教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等。后兼任陕西省国画院副院长、名誉院长等。他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988年,被国务院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1998年10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罗铭绘画中西兼融,写生著名,尤擅长中国山水和花鸟画,素有“罗华山”、“罗雀”之美称。画风雄秀苍劲,尽抒胸臆;意趣盎然,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在当代中国美术史上独树一帜。作品有《飞越秦岭》、《漓江》、《竹林麻雀》等。画集有《罗铭先生国画集》、《罗铭纪游画集》、《罗铭访闽粤侨乡写生画集》、《罗铭画集》。文化名人郭沫若、何香凝、徐悲鸿、王个簃等分别为其作序、题签、题词。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罗尔纯,1930年4月10日(阴历3月12日)生于湖南湘乡县。别名罗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油画家。1946年至1950年就读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师从颜文梁先生。1951年毕业分配到北京,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创作干部。1959年后在北京艺术师范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任教。1992年后享有法国艺术居留权,常往返于中国、欧洲之间。罗尔纯的艺术个性鲜明,具有独特的风格,是中国第三代油画家的重要代表。代表作品有《望》、《鸡冠花》、《咪咪》、《傍水人家》等。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并获奖。在中央美术学院、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以及北京、巴黎、纽约、台北等地知名艺术机构、画廊举办个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等多家国内外知名公共及私人机构永久收藏。出版有《罗尔纯画集》(湖南美术出版社)、《第三代中国油画家研究·罗尔纯》(广西美术出版社)、《各师画室—罗尔纯》(人民美术出版社)、《罗尔纯画集》(上海美术馆)、《大彩至朴—罗尔纯画集》(广东美术馆)、《罗尔纯人物画集》(百雅轩文化艺术机构)、《罗尔纯速写集》(百雅轩文化艺术机构)等。湖南湘乡是曾国藩的老家。湘乡浓郁的乡土风情对罗尔纯产生了深刻的印象。父亲是影响罗尔纯美术爱好的第一人。父亲罗光绩早年学工,在湖南第一甲种工业学校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因为领导学运获罪学校当局,被迫回家乡的小学教书。罗光绩古文深厚,擅长诗、词、书、画,他是罗尔纯第一位美术教师。受父亲的影响,罗尔纯从小喜欢画画。少年时代,罗尔纯已经可以在学校的石印校刊《陶龛旬报》上画插图和记事画。1946年,十六岁受姑母罗君建(早年毕业苏州美专)的影响,考入苏州美专,师从颜文梁先生。苏州美专推崇欧洲古典主义,教学上以古典学院派为模式,连教学楼的内部也装饰着欧洲古典风格的壁画。苏州美专给罗尔纯打下了深厚的美术基础。在校期间,获得了“1947年春季油画风景写生”第一名,颜文梁先生亲以其水彩风景画奖励。颜文梁先生1988年以96岁高龄辞世。罗尔纯对自己的老师充满感情,他深受颜文梁先生的艺术和品格的影响。罗尔纯曾撰写了一篇《艺坛耕耘八十春》的文章,怀念颜文梁先生。而深受古典学院教学影响和受过严格写实训练的罗尔纯后来成为同行中最早跳出模仿客观的写实模式的艺术家之一。1951年,二十一岁的罗尔纯从苏州美专毕业。10月份分配到人民美术出版社,任编辑、创作员。此后8年是罗尔纯专业思想上最难熬的8年。他对其担负的工作不适应,一是坐不惯办公桌,一是想画画,压抑的情感可想而知。1959年,二十九岁。经朋友推荐,罗尔纯调往北京艺术师范学院美术系任讲师。美术系中有卫天霖、李瑞年、吴冠中等。吴冠中当时任油画教研组组长。吴冠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思想是反对教学中只教技术不教艺术。他介绍最多的西方画家是凡高、塞尚、郁特里罗……特别是凡高。吴冠中的主张和观点影响了罗尔纯,使其开始注意印象派及其以后的画家和作品,思考艺术上的问题。吴冠中成为继颜文梁之后对罗尔纯的艺术创作产生重要影响的又一人。1964年,三十四岁。北京艺术师范学院解散,罗尔纯调往中央美术学院工作。这是罗尔纯艺术生命经历的第三次重要的变动。如果说在苏州美专获得了专业的基础,北京艺术师范学院的五年进一步拓宽了艺术的视野,中央美术学院的工作则主要提出了“创作”问题。此后直到1990年罗尔纯从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的岗位上退休,他没有离开这所学校。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罗尔纯随学院到部队接受改造。1970年从部队抽调上来在历史博物馆画了一段历史画后,又被抽调到国务院画宾馆画。有机会结识吴作人、李苦禅、艾中信等先生。受吴作人先生影响,1973年后,罗尔纯开始创作国画。成为同时可在油彩和水墨两个领域耕耘的画家。文革后期,中央美院开始复课,油画系恢复画室制,詹建俊先生邀请罗尔纯到第三画室工作。1978年以后,罗尔纯在艺术上的创作活动多了起来。罗尔纯的创作与湖南的红土丘陵、云南的南国风情等素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乡土题材的绘画成为罗尔纯艺术的鲜明特色之一。他先后画了乡土画《红土》、《在西双版纳的土地上》、《凤凰花开》等作品。并与丁慈康合作,创作了《架起四海友谊桥》(中国美术馆收藏)。他的作品先后参展了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全国美展,以及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油画展等各类展览,开始进入了创作的第一个旺期。创作了《岁月》、《小镇》、《傍水人家》、《小村》、《凤凰古城》、《九月》等一批优秀作品。以罗尔纯为代表的乡土表现绘画,以及由当时的年轻画家陈丹青、罗中立、何多苓等为代表的乡土写实绘画,在80年代初形成了画坛盛行的乡土风情热。时至今日,罗尔纯的乡土表现绘画依然推陈出新,保持着不衰的魅力。1982年,罗尔纯与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戴泽先生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了联展。这是罗尔纯油画第一次有规模的展出。油画《望》参加了第六届全国美展。1987年,油画《望》、《凤凰古城》参加美国纽约著名的赫夫纳画廊主办的“中国现代油画展”。1988年,美国纽约赫夫纳画廊举办“罗尔纯油画展”,共展出油画作品30幅。纽约的展览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深受观众和评论家的欢迎。赫夫纳先生两次到北京拜会罗尔纯,对罗尔纯发出了到美国从事艺术活动的邀请,并制定了系统的艺术推广计划。由于罗尔纯突然患病,并因搬迁画室丢失了往来的信函和通讯方式,这个计划没有执行。油画《小村》参加浙江“杭州′88中国油画邀请展”,获浙江国际文化交流奖。油画《岁月》参加“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1990年,“罗尔纯水墨画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画廊举办。同年从中央美术学院退休。油画《傍水人家》参加“第八届全国美展”,并获北京市建国45周年文艺作品征集一等奖和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静物《花》参加“第二届全国油画展”。油画《九月》参加“首届中国油画学会展”。油画《咪咪》参加“中国百年肖像作品展”。1992年3月,罗尔纯来到法国巴黎,参加巴黎国际艺术城的文化交流。同年在巴黎艺术城和ARTSERVICEGALERIE画廊两次举办个展。并接受法国广播电台中文台采访。并在此后办理了“艺术家居留”。1994年3月,罗尔纯回到北京,从此开始了被戏称为“候鸟”的生活,每年到法国两到三个月,并结识了一批艺术界的朋友。1998年6月赴台湾文化交流,参观访问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于台湾甄藏画廊举办“罗尔纯油画艺术展”。1999年于台湾国父纪念馆翠亨画廊举办画展。1999年,作品参加美国芝加哥艺术节活动,油画《水乡之夜》由《亚洲艺术》画刊封面刊介。多年的艺术家居留生活,使罗尔纯有机会游学于欧洲的艺术中心,并游历北欧、东欧、非洲、美国、东南亚等地,对东西方艺术和中国文化进行了新的思考。在国内许多同时代的高龄艺术家逐渐退出艺术创作的时候,进入21世纪的罗尔纯迎来了艺术创作的又一个高峰。评论家迈克·苏立文教授在所著的《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和艺术家》中评论道:“罗尔纯教授的油画一扫中国油画画坛几十年的沉闷空气,以他明亮的色彩很自然的变形手法”创造出“极鲜明的个人风格”。吴冠中先生在评价罗尔纯的艺术道路时说,罗尔纯是“弱者”,但不是“奴隶”。——他一直坚持了独立的艺术思考和创作,没有“奴颜和媚骨”。这是罗尔纯最宝贵的精神。2005年,在北海公园举办个人国画展。2006年9月,罗尔纯15年来首次个人油画展——“罗尔纯油画观摩展”在北京百雅轩画廊举行,此次展览共展出罗尔纯新创作的油画作品60幅。迈克·苏立文教授、吴冠中先生等艺术家、评论家参观了这次展览,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2007年3月23日至4月10日,由上海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油画学会联合主办、百雅轩画廊协办的“罗尔纯油画展”在上海美术馆举行。同时出版同名画册。2008年3月22日至31日,由百雅轩文化艺术机构主办的“罗尔纯人物画展”在北京798桥艺术空间举行。《罗尔纯人物画》画册也在开幕当日发布。2008年7月17-27日,由百雅轩文化艺术机构主办,在广东美术馆举办“大彩至朴——罗尔纯艺术展”。同时,《罗尔纯——大彩至朴》画册由广东美术馆结集出版。此次展览是罗尔纯艺术的一次集中展现,同时有5件作品被广东美术馆永久收藏,其中两件为油画作品《母与子(一)》、《树林》;另外三件为由百雅轩版画院制作的丝网版画作品《蓝衣妇女》、《冷与暖》、《地中海的宁静》。罗尔纯油画艺术展于2015年4月到5月在中国美术馆展览,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